你一定曾在電視上看過Janet:高身兆亮麗、大方開朗,還說著一口帶點台味的中文,
眼睛裡閃爍的總是急欲探索世界的熱情。遊歷過30多個國家,精通中、英、法、西多國語言,
但真正讓Janet世界走透透的關鍵3句話是什麼呢?且讓Janet親自告訴你……
我在德州長大。美國南部由於地緣關係,住著許多墨西哥移民,5歲開始就常聽到人講西班牙文,只是我一句也聽不懂,這讓我很不甘心!於是,12歲時我開始學西班牙文,這個經驗讓我對跨文化溝通、語言產生濃厚興趣。
在台灣,多數人還是卡在語言。平常要跟陌生人搭訕,就已經害羞了,更別提用不熟的母語交談。其實,真的不需要太害怕,外國朋友都早有共識,英文不是你的母語,有些字不懂或不流利,反而是好玩的地方。
我出生美國,但父母都是台灣人,家庭教育很「台灣式」,吃飯的時候,家人會互相share餐點,直到幾年前我到法國住了半年,才知道在他們眼中這種行為很不禮貌,我當時甚至直接把叉子伸到朋友盤子裡,把對方嚇了一跳。
類似的文化差異其實多不勝數。我姊夫是瑞士人,見面時習慣貼臉親吻3次,一開始我也很不習慣。比起有些國家,美國已經算開放了,但平常見面我們也只習慣握手,親3次?到底要從左邊親或是右邊親,會不會撞到鼻子?反而成為有趣的話題,和許多朋友認識,都是從交換各國的風俗習慣開始的。
打入人群,從問候和食物開始
許多國家母語不是英文,只要你會講幾句當地語言,當地人一定會很開心。最重要是「開口」,不管去哪個國家,即便只是最簡單的「你好」,都代表你用心學習,是真正想接近他們的文化。搬去法國前,我只學過1週的法文,語言程度近乎於零,只會1句“Bonjour”(你好),但我不害怕,反正到當地,一定會認識新朋友。我曾到一個完全不會英文的家庭,用生澀的法文一字一句自我介紹:「你好,我是Janet,我來自……」吃到好吃食物,擠眉弄眼大讚:「太美味了!」全天候暴露在外文環境裡,反而學得快,通常對方也很有耐心聽我慢慢說,到第6個月,日常對話已經非常流利了。
更多:
http://www.cheers.com.tw/ ... 119123ac66f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