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兩岸三通豈能守株待兔港要放棄舊思維尋商機

(明報)11月10日星期一05:05
【明報專訊】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結束台灣  之行,兩岸三通正式落實,兩岸不論包機直航往返城市、海路貨運港口及航班等均大幅增加,兩岸的銀行更開始商討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經貿往來勢必大幅增加。過去兩岸經貿不通,香港因而擔當了重要的中介角色,日後肯定趨減,故消息公布後香港輿論均大表憂慮,但觀乎特區政府  的回應,實在令人懷疑當局是否掌握這個大形勢。我們盼望特區政府能跳出「自由市場萬能」、「讓商界自行調節」的舊思維,更多研究兩岸關係的發展,為香港及時尋找回應對策,否則香港勢將面對新一輪的「邊緣化」挑戰。

兩岸建立結算機制

港中介角色恐快速減弱

兩岸三通步伐之快,超出外界所料。兩岸上周二簽署協議,空運方面,大陸再增開16個城市航點,加上已開放的5個航點,共有大陸21個城市與台灣8個城市可實現包機往返。根據協議,兩岸周末包機直航將由每周4天(周五至周一)增至平日亦有包機,航班也將由每周來回的36班增至108班,更重要的是,航線毋須再經香港,大大節省飛航時間及成本。而在貨運包機航點上,台灣開放桃園和高雄小港,大陸開放上海  浦東和廣州,雙方每月共飛60個往返班次。上述「三通」協議最快可在40天後實施。

除客貨運通航外,被香港視為支柱產業的金融業,兩岸亦有重大突破。

目前台灣雖已開放人民幣兌換,但兩岸還未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台灣央行  仍靠香港銀行進行人民幣清算兌換,但海協海基兩會上周三舉行座談會後,台灣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指出,大陸銀行在會中積極鼓勵兩岸應盡速建立清算機制,中國人民銀行  更主動提出希望能扮演清算行的角色。會上大陸方面更提出具體商談時間,可望在明年上半年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而兩岸的銀行均表示希望到對岸設立分行或辦事處,開展業務。

相關協議及會談內容公布後,關注兩岸前途的人士無不額手稱慶,港人亦無不表示恭賀,卻同時為香港的經濟前景感到憂心。

過去兩岸經貿不通,香港中介角色吃重,坐收漁人之利,日後兩岸不單客貨皆可直航,金融管道也勢將開通,對於自視為「紐倫港」的香港,絕對是一大挑戰。香港旅遊界亦認為,以往經香港到內地的台灣商務客難免會受衝擊,估計一年或會流失近100萬人次過境客。

但特區政府的反應卻令人憂心。旅發局今年3月曾表示,若每年150萬台灣旅客不選擇香港過境,最壞情况只是每年少了3億元收益,港府官員上周則指出,兩岸「三通」對香港的影響只是短期的,相信隨着兩岸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日趨密切,及兩岸經濟進一步發展,香港必能受惠。特區政府如斯的反應,實在落後於形勢。

經貿大勢「範式轉移」

港慎防新一輪邊緣化

兩岸簽署協議後,經貿關係將大大改善,香港流失的,不單是「冷冰冰」的過境旅客數字及消費額,將來的情况是,香港鄰近的地緣政治將重新整合,兩岸經貿重心點將大幅轉移,兩岸要通商、要發展,不論人、貨,甚至金錢,根本毋須經過香港,香港流失的,是一個存在了數十年的特殊地位,香港作為兩岸中介人的地位將「徹底消失」。

這是香港在兩岸經貿地位的「質變」,是經貿大形勢的「範式轉移」,不單兩岸經貿中以香港為中介的份額將完全脫離香港,而是中國經貿的新亮點將於兩岸經貿中體現,甚至「吸走」部分其他地區(如珠三角  )的經濟動力,對此香港不能不察,絕不是說句「兩岸經濟進一步發展,香港必能受惠」就能輕輕帶過的。

兩岸將建立貨幣結算機制的消息傳出後,仍有本地銀行界人士樂觀地指出,香港的中介角色不一定會被削減,因香港與內地已有類似兼行之有效的人民幣清算機制,所以可協助兩岸處理人民幣的清算安排。這個想法實在是一廂情願。

兩岸經貿金融發展,有助兩岸改善關係,兩岸為何要突然改變方向,改為「讓利」予香港?無可否認,大陸這次的對台經貿政策,統戰意味極濃,兩岸三通,是國家對台灣的大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當有任何經貿政策涉及中港台  三方,而國家的選擇最終向台灣傾斜,絕不為奇。香港人必須認清政治現實,更應改變過去事事向中央伸手,甚或要求兩岸經貿發展步伐「慢一點」、留一線空間予香港的心態。

金融海嘯讓世人看到了幾十年來西方國家大力鼓吹的「市場萬能論」,也有局限。我們並非鼓吹干預主義,更非鼓吹「大政府、小市場」,但香港政府必須跳出過去「讓市場解決一切問題」的舊思維框架,改為積極掌握兩岸關係的大發展,盡快為香港從中尋找新機遇,否則大江東去浪淘盡,有可能悔之晚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