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出生於內蒙古的地道蒙古族漢子,亦曾加入過摔跤隊,最後竟與八十一公斤級拳擊扯上關係。對,他就是為中國在北京奧運中取得第五十一面、亦是最後一金的拳擊運動員——張小平。
大級別中開創先河
奧運的拳擊賽並不是家傳戶曉,與拳王泰臣那種重量級拳擊相比,無論在收入及名氣上均不能相提並論。一向被歐美選手雄霸的大公斤級別金牌,更是中國甚至亞洲拳手“行人止步”的禁區。不過,在今年的北京奧運中,來自內蒙古的張小平卻為中國在大公斤級別拳擊項目中開創先河,成為中國首位拳擊八十一公斤級奧運金牌選手。
九八年僅十六歲的張小平,加入了內蒙古體工三大隊,由於天生身體條件好,加入隊中練拳擊沒幾天就被摔跤隊挖走,但由於近一米九的大個頭及體力比一般摔跤選手弱,所以在沒甚麼成績下,就被拳擊隊教練朝魯以此為由,再將張小平收歸旗下,更在練習不足一年下嶄露頭角,○三年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後順利於翌年加入國家隊。
克服低潮搭尾班車
雖然,張小平在中國拳擊八十一公斤級別有着響噹噹的名聲,但畢竟拳擊並非中國的優勢項目,加上一到達相當重量級別時,亞洲拳手在體格上要比歐美選手吃虧,所以張小平的世界排名一直維持在不特別高的位置。在○六年的多哈亞運中,張小平就曾因心理問題於首輪出局、○七年亞錦賽得亞軍、同年世錦賽再犯上“想贏怕輸”的心理,在十六進八時敗陣,遺憾地喪失第一次奪得北京奧運的參賽資格。所幸在連串低潮後,張小平終在今年的北京奧運會拳擊亞洲區資格賽中晉級決賽,搭上北京奧運的尾班車。
苦練賣力黑馬高飛
為了在家門口的奧運取得好成績,張小平在備戰集訓時更加賣力。他的對手不是一個人,而是同時面對四位負責攻擊他的健壯隊友;祇有當四位對手全數敗陣時,張小平才得到休息的機會,但休息並不等於訓練完成,小休過後,張小平還需與教練、隊友把許多時間用在分析對手技術特點,尋找比賽時的突破口。
雖然,由比賽開始至走到終點,張小平均被冠以“黑馬”之名,但張小平卻樂於被冠以此一稱號,“比賽之前誰也沒想到會拿到這個成績,所以叫我黑馬,我覺挺恰當。重要的是,我這隻黑馬要飛得更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