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商品與基金的環球擠提

早陣子,前聯儲局  主席格蘭斯班形容今次金融危機為百年一遇,對於此說,相信大家不會異議。同樣百年一遇,甚至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倒是金融危機衍生出來的資產價格大波動,亦為歷來罕見。當然,大家會把今次跌市與美國1929年大蕭條的跌市相比,無論股市跌幅,以至對經濟影響,相信今次都可比擬。嚴格來說,大蕭條那時失業率之高,即使今次金融海嘯也未必可見。但同樣地,今次也有一點最大分別,是當年危機所不及的,那就是全球一體化的影響。

*商品拆倉與基金贖回本質一樣*

大家近日所見,不單股市日日跌幾個巴仙甚至一成,連帶其他市場也有同類情況。其實真正關鍵就是信心危機,簡單的比喻就是大家早前見到香港發生的銀行擠提,只不過這次是全球性所有金融市場都出現擠提,大家都要取回現金,任何借貸活動不信,任何非現金資產不信。一間銀行擠提,尚有其他機構可以通融幫忙,全球集體擠提,難怪資產市價日日跌。

無論日圓利差交易引起的商品拆倉潮,抑或基金贖回,甚至大中小戶一起在股市日日沽貨,本質上並無分別,都是上述的擠提現象。

日圓利差交易,起碼在過去三幾年令不少人賺大錢,最初當然是所謂對沖基金  大戶,後來到了近乎人人皆知的地步,結果是人人都賭單方向的升跌,連本來打算只做對沖的企業,也參與賭外匯方向,結果,又是時候改變方向了。當年借日圓便宜錢,游資在各地買起各類資產,現在反過來而已,結果除了日圓以及供人暫避風頭的美債有上升,其餘所有資產都跌。

至於基金贖回,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的,與一般人沽售差不多,畢竟所謂基金就是集合了一大堆小投資者的錢去投資而已。好景時,大家本身的持貨比例特別高,特別樂觀,連帶投資基金的意向也高,有特別多的錢流入基金,這些錢會自然流入股市,而由於企圖跑贏大市,升市時,基金會把現金比例降至極低,結果是全力投入升市,結果是往往走避不及。相反,到了跌市,整個循環扭轉,小投資者信心不足,贖回基金,基金便得拋售持貨套現。換言之,與其問基金贖回潮如何,倒不如問散戶心態如何。

*大戶借貸活動加深拋售壓力*

散戶心態如何,其實就是隨著事態發展,各國央行  能否令其重振信心。因為任何擠提的根由都是不信任,分別只是普通擠提是信不過一家銀行,現在是信不過所有金融制度。由上至下,銀行與銀行之間不信任,拆息高企;小市民不信任金融工具,拋之而後快。

結果是大家一起沽,愈沽愈跌,愈跌愈沽,惡性循環,一如銀行擠提,好端端的一家銀行也可以出事,因為正常來說一定大部分存款拿了借出來,而整體金融市場也一樣,不可能應付突如其來無止境的贖回或沽售的。

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借貸,如果大家從來沒有借貸去投資,則拋售的動力會較輕微,因為不必擔心保證金的問題,沒有抵押品價值大減的考慮。今次事件觀察所得,起碼就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借貸不算重,反而是對沖基金借貸重,結果是,大戶先行沽貨,然後散戶動搖,最後大戶又要被迫沽售套現。

*現金供應不絕,環球擠提方休*

究竟商品拆倉潮或基金贖回,也就是全球擠提,幾時完結呢?關於這個問題,正如沒有人答你幾時見底一樣,是不可能答的。原因很簡單,答案正好視乎問和答的人的預期,而並非一成不變的停至哪一個價位。現在的情況似乎是,大家愈預期仍有擠提,則擠提又會繼續,只有當大家都認為不再擠提,才可停下來。

正因如此,關鍵在於參考銀行處理擠提的方法,銀行任人排隊提錢,幾多錢都可以提出來的,過了幾日便又回復正常,大家不再怕。同樣道理,現在大家去金融市場擠提,也必然要盡量滿足,多多供應,務求令大家有現金拿回才好。由此觀之,央行減息勢在必行,今晚美國聯儲局議息,最終結果只有多減,不會少減。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