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地政府都為其金融機構的債務「包底」,信貸市場的流動終於漸漸恢復,上星期初,Libor 還是略為下調,而較遠期的依舊於高位徘徊,但這個星期開始,連3個月期的Libor 也開始回落;雖然仍未重回雷曼兄弟爆煲前的水平,整體拆息仍然高於上月中即雷曼宣佈破產之前,但與高位相比,累計跌幅已不少,反映出整體借貸市場正在好轉過來。
大企業也可能中招
當投資者見到Libor 回落後,看來亦比較放心入市,因而令到道指繼續回升。港股本應亦可以受惠美股的升勢而造好,不過隨著中國公佈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只有9%,比市場預期為低,同時亦是2003年第二季度以來,經濟增長最慢、亦是首次只有單位數字,看來中國亦難免受到全球經濟顯著放緩所影響,中國獨善其身的概念,似乎已沒有任何效用,即港股陰影仍多。
昨日市場的焦點必然放在中信泰富(267)的投資虧損上。中信泰富前日公佈為了對沖西澳洲鐵礦石項目的貨幣風險,之前曾投資外匯累計期權,即大家耳熟能詳的Accumulator ,但因澳元大幅貶值,導致有機會損失過百億港元。
到底中信泰富的對沖策略是否恰當,以及有否人為失誤,並不是這次的討論範圍,我只想提醒大家,金融海嘯開始至今,其影響之深遠實在超出很多人的想像,亦因此大家對之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不同企業所受的衝擊程度均難以估計。大家可能會認為,大型企業的投資策略應該比較可靠,但現在無論商品期貨、股票、外匯市場均大上大落,只要公司的投資策略出現少許偏差,亦可以不慎「中招」。所以,如果投資者未曾明白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及其相關風險,其股票還是少沾手為妙。
如果投資者認為現在是一個趁低吸納的時機,可考慮買入一些與整體股市掛鉤的股票,因為這類股票當中包括不同類型的企業,表現會比較跟隨當地整體股市的情況,受個別股份下跌的影響亦相對較少。
A 50溢價降低其中與港股掛鉤的有盈富基金(2800),投資中國A 股的則有A 50中國基金(2823)。這類基金的股價一般都比其資產淨值出現溢價,以A 50中國基金為例,其溢價現在大概為4至5%左右,過去曾試過有一成以上的溢價,但這並非代表其價格被過份炒高,只是市場對該指數走勢的預期,在基金價格上反映出來,或受到息率因素所影響,而產生溢價而已。
故此,只要溢價合理,現價慢慢吸納指數基金,風險其實不大,尤其是現在這些基金的溢價比過去一年的平均溢價都要低。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