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團費及機票費用便宜,故吸引不少人趁機外遊。澳門及本港近日,便發生多宗旅客集體感染諾如病毒個案。據入境事務處(網站-圖片)統計數字,除中國、澳門、台灣等主要熱點,每年香港有逾一百八十萬人次,到發展中國家旅遊。當中約八成人出發前,無搜集或了解當地缳生情況,只有少於一成曾事前諮詢旅遊健康建議、預備藥物或注射疫苗。文:Chris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港人旅遊健康意識低
家庭醫生葉傑權指,本港市民普遍缺乏旅遊健康意識,尤其到發展中國家旅遊,旅程中不時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腹痛、作嘔等腸胃不適。其成因有很多,如缳生環境欠佳、不適應居住地點、交通過度擠逼、長時間等候、飲食習慣的改變、不適應氣候、時差等。擁有良好的健康旅遊意識,事先有所準備,可大大減少患病的風險。長期病患者出發前,更應諮詢家庭醫生意見。
外遊三大高危疾病
1.旅遊者腹瀉最流行
一般於旅行期間或旅行剛結束後出現,此乃發達國家旅客到發展中國家旅遊,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多由各種細菌引致,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霍亂弧菌等。
高危地區:中國、東南亞、印度、非洲及南美洲中部和北部。
病徵:腹脹、惡心、發熱、腹痛、急性腹瀉且多為稀便。
治療: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引致的腹瀉。
預防方法:現時雖有霍亂疫苗,可預防霍亂和大腸桿菌感染,但旅行時亦應注意個人飲食缳生、飲用瓶裝水、避免吃不潔及未煮熟的食物。
2.登革熱無預防疫苗
一種由過濾性病毒引致的急性傳染病,經由班蚊傳播,潛伏期為三至十四天,病情偶然會惡化為登革出血熱,令出血增加、休克,死亡率可高達兩成。
高危地區:東南亞、印度、非洲中部及東部、南美洲。
病徵:高燒、嚴重頭痛、肌肉及關節痛、眼窩疼痛、惡心、嘔吐及出疹等,發燒期間可出現牙齦和鼻孔出血。
治療:如曾到登革熱高危地區,回港後一個月內生病及有出血症狀,應盡快求醫。別服用含阿士匹靈藥物,以免令出血加劇。現時並無特別藥物作有效治療,主要以輔助性治療為主。
預防方法:現時並無有效疫苗預防,最佳預防方法是避免被蚊叮。
3.瘧疾潛伏期長達十個月
由瘧原蟲引發的疾病,當瘧蚊吸血時瘧原蟲會進入人體。潛伏期為七至三十日,部分可長達十個月。嚴重者可於二十四小時內死亡。
高危地區:東南亞、印度、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
病徵:持續發冷、發燒、冒汗、頭痛、肌肉痛和疲倦,嚴重者會神智不清、抽筋、血液和腎臟出現問題。
治療:一般透過藥物及各種輔助措施治理,部分人要用較長時間,服藥清除體內瘧原蟲。
預防方法:最佳預防方法是避免蚊叮,亦有預防藥物如氯奎因、多西環素等可用,出發前預先服食,旅行期間及回程後須再服食一段時間。
■若獨個兒自由行,出發前更該加倍留意目的地的缳生情況。
■進食過多生冷食物,容易引起腹瀉。
■避免進入叢林溪澗,以減少被蚊叮的機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