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豬語獲獎 為港拓新領域

(星島)9月5日星期五06:30
(綜合報道)

正當上月全城聚焦於北京 奧運 場上的競技之際,一名港人卻遠在蘇格蘭 愛丁堡悄然為本港爭光,一首《豬媽媽說的話》(What the Pig Mama Says)在逾千首參賽詩作中名列季軍,昨日得到民政事務局 遲來的祝賀。

  今次愛丁堡國際書節中的國際英詩創作比賽,冠亞軍都是英國 人,梁世聰今次獲獎的獨特之處,是英語並非他的母語。

  英語並非母語卻能在英美文壇佔一席位的作家,近年最著名的是出生於印度 ,以小說《撒旦詩篇》成為回教「聖戰」刺殺對象的拉什迪。他的成名小說《子夜孩童》不但獲得卜克小說獎,而且獲選為四十年來歷屆獲獎傑作中的傑作。至於早年已踏入殿堂的,在俄羅斯 出生、以小說《羅麗妲》成名的納博可夫,以及生於波蘭 的康拉德,他最為膾炙人口的小說《黑暗之心》,是哥普拉導演影片《現代啟示錄》的靈感來源。康拉德講英語一直不流利,偏偏寫英語卻迷到不少人。

  新角度思考吃乳豬

  近年由內地移居英美的作家,也有哈金和張戎分別以英文創作得獎,作品分別是小說和自傳。今次梁世聰是首名華人以英詩得獎。詩作要求更精煉的文字駕馭能力,梁世聰得獎就更不簡單。

  一般人吃乳豬,只想到好味,未必想到母豬的感受。今次獲獎作品,則是由母豬自述三個子女接連被人宰吃,無論從觀點角度至語文運用,都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那些「豬語」,從會考 文法標準而言可能被扣至零分。

  美國 作家福克納數十年前已經在其《喧囂與躁動》,用智障青年的角度和語調作自述。梁世聰今次的「豬語」實驗,藝術成就雖然遠未及福克納,但也能夠對耳熟能詳的簡易文字進行創新編排,令人透過新鮮的閱讀經驗和觀感角度,檢視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

  創意工業須拓荒精神

  寫詩,做文字實驗,梁世聰已經默默進行了很多年,也參加過一些比賽,但沒有多少人留意;就如阿特蘭大 奧運會前,沒有多少人會留意李麗珊 。在一鳴驚人之前,他們各自默默耕耘了悠長歲月。

  默默耕耘的何只他倆?本港的文學創作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縱然嚴肅文學創作市場不大,英文創作市場更小,不過,總有人為了對文學的興趣和熱誠,不計報酬地努力創作,而這些所謂「小眾口味」的作品,往往發揮拓荒者和實驗先鋒的角色,部分實際成功者獲主流媒體採納,成為創意工業的靈感來源。

  香港近年強調創意工業的經濟效益,弔詭的是一些實驗性強的原創作品,初面世時往往知音難覓,無甚「經濟價值」。就如產品研發,不可能要求立刻有成效賺錢,創意工業需要耐性培養,容許「無心插柳柳成陰」的空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