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經濟下滑須及早綢繆對策降勾地門檻增收入幫就業

(明報)8月18日星期一05:10
【明報專訊】環球主要的經濟體系相繼出現衰退迹象,香港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亦顯著放緩。這是政府必須警惕的。隨着經濟下滑,政府本年度的稅收勢必減少,加上一直作為政府主要收入來源的賣地收入,本年度也極可能會大減,特別是財政年度已過了4個多月,但至今只有一幅地皮成功被勾出。綜合而言,政府本年度隨時會出現逾百億元的財赤。更大的問題是,當經濟減速,政府必然會再次面對巨大的「派糖」政治壓力,從而令財赤進一步惡化,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未雨綢繆,降低勾地的門檻,一方面增加政府收入,為可能需要的新紓解民困措施籌集資金,同時也可以幫助就業。

全球經濟放緩香港難倖免

數月前全球經濟的關注點仍是高通脹高油價,但近周隨着油價及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市場的焦點已轉移到全球出現經濟衰退的風險問題。如今主要經濟體系相繼出現衰退迹象:美國  今年首兩季GDP仍錄得0.9%及1.9%增長,但去年第四季修訂數字突變為負增長0.2%。由於經濟衰退的定義,是連續兩季經濟出現負增長,因此美國極可能早已步入衰退;日本  由於出口疲弱,消費減少,第二季經濟較去年同期錄得了2.4%負增長;歐元區公布的經濟數據亦顯示,今年第二季區內經濟也倒退了0.2%。中國經濟雖然仍錄得增長,但增長勢頭亦已放緩,特別是反映中國製造業情况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7月份錄得48.4,低於50%的繁榮與衰退臨界線。有分析指出,這已說明了中國正陷於衰退邊緣。

香港經濟增長十分依賴歐美及中國。當後者減速,香港自然難以倖免。上周五公布的香港第二季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的按年增長,已由第一季的7.3%下跌至第二季的4.2%,而與第一季比較,第二季更錄得1.4%的實質減幅,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錄得季度減速,雖然政府仍然維持2008年全年經濟有4%至5%增長的預測,但數據已清楚顯示香港經濟會下滑。

經濟下滑,對政府來說,最大的影響在於其收入也會減少。政府本來就預計今年度財赤會有75億元。後來在立法會  休會前,特首又率先耗用了110億元去紓解民困,因此假若往後的經濟真的下滑,勢必拖累薪俸稅、利得稅及印花稅,進而令財赤擴大。

更教人擔憂的是,在香港現時扭曲的政治生態下,政府有權,但在議會無票,有票但無權的立法會勢必會在經濟衰退之時,再次要求政府「派糖」,基於政治上的考慮,政府也恐怕難以完全拒絕,這樣一來,香港的財赤必然會雪上加霜。

首季賣地收入不及去年零頭

地價收入長期以來都是香港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回歸以來,地價收入佔政府總收入的比例是介乎3%至25%之間,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自2003年起,香港便暫停賣地,改行勾地制度。政府將可供發售的地皮放於勾地表,而地產商可按其需要將地皮勾出作公開拍賣,但前提是地產商的出價必須達到市價的八成,政府才會安排公開拍賣。若再沒有更高的出價,該名發展商便要按勾地價承接該幅土地。本年度已過了4個多月,但只有西貢  一幅「蚊型地」被勾出,賣地連包括補地價等土地收入亦只有6.6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9億元比較,連「零頭」也達不到。

當土地供應不斷減少,大家可以預期往後的住宅供應必然也會減少。今年上半年便只有1600伙落成,是37年來的最低。地段不發展,建築工人首先沒有工作,接着由於沒有新樓落成,裝修工人也會失業。在當前賣地幾乎完全停頓的形勢下,政府必須未雨綢繆,既是為了樓市的健康發展,令工人有工可做,也是為了庫房的收入。

其實勾地政策是當年經濟欠佳暫停賣地後的救市措施,在香港經濟復蘇後早應放棄,恢復定期賣地。首階段即使會令樓價回落,但社會應有能力承受。但如今環球經濟已急速滑落,全面恢復賣地的最佳時機恐怕已經失去了。

增土地供應理順樓市減泡沫

然而,在不全面恢復賣地的前提下,政府還是應該戮力增加土地供應,可以考慮的方法包括﹕(1)將勾地的折扣放寬,例如容許發展商以七折或更低價勾地,增加土地被勾出的機會,變相增加土地供應;(2)即使政府認為發展商的勾地價太低,拒絕勾地,也應將價格公布,提高市場透明度,令市場多些依靠作判斷。

此舉有數點好處,包括在不改變勾地制度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發展商勾地的誘因,從而達至增加市場土地的供應,進一步降低人為地製造樓市泡沫的風險;其次,當發展商願意多勾土地,亦即代表着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賣地收入,減輕財赤過度的危機;第三,土地供應多了之後,樓市亦有望可以較健康地發展,既可滿足置業者的需求,亦可紓緩建築工人的失業危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