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購物狂四成男六成女圖片1](http://simg.sina.com.hk/cp/0/0030/0812/2/p.jpg)
30歲的李先生(左)表示,「最豪」一次曾花1萬元購買一套西裝,連自己也覺得「大使」,但辯駁因自己從商,「裝身」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他無奈地說:「所以唯有努力掙錢囉!」
![本港購物狂四成男六成女圖片2](http://simg.sina.com.hk/cp/0/0030/0813/2/p.jpg)
曹小姐(左)和葉先生(右)是美國留學生,他們沒有做兼職,零用錢都是來自父母。曹小姐稱,一個月曾花3000元購物,「其實也不知道買來有什麼用,總之想買就買,你可以說我是為滿足心理吧!」葉先生亦曾花千多購買護膚品,「1000元是用來買了很多件護膚品,不是只買一樣,這
【明報專訊】將血拼商場後所買的「戰利品」放滿迷你倉、買下1年也無法用完的美容券、名牌新衣夠穿兩個月……這些都是本地「病態購物狂」的實例。港大一項研究發現,6.7%受訪者可被界定為「過度消費問題患者」,出現消費成癮的情况,當中九成有債務問題,較一般人有較高的借貸額或重複借貸傾向。有社工指出,過度消費問題者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有個案就曾因購物而欠下百萬債務亦不自覺,建議市民若發現自己購物不受控制,應及早求助。
九成有債務問題
東華三院委託港大社工系於去年8月至今年1月進行調查,以問卷訪問了1489人。負責研究的澳洲墨爾本大學副教授黃富強表示,研究中有6.7%受訪者經測試後,可被界定為「過度消費問題患者」,多達九成有債務問題,當中約兩成的債項高達30萬元或以上,而且他們傾向有較高的借貸額,而逾半數人更會重複借貸。
過度消費求輔導
東華三院社會服務科主任(青少年及家庭服務)姚子樑表示,本港近年破產數個案字高企,每年平均都發出逾萬宗破產令。該機構轄下的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去年就收到約7000宗因欠債而求助的個案,其中17%是由過度消費所致,當中25歲以下是高危群組,因消費過度而求助的個案高達四成。他指,雖然近年消費欠債的個案數字平穩,未有明顯增減,但亦不可掉以輕心。
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表示,由於很多人都不懂得信用卡的利息計算,故最初由「少少錢」,變成債台高築,不少人最後要以破產或債務重組解決問題。她建議患者減少使用信用卡,但徹底方法是要認識過度消費的不良後果,及早處理和治療有關問題。
米蘭站: 女顧客多有「買癮」
專收售二手名牌貨品的「米蘭站」,高級經理陳先生就表示,大部分女顧客都有「一鋪買癮」,每隔一至兩個星期就帶着幾個紅白藍膠袋「掃貨」,交易價少則2、3 萬,多則30、40萬;最誇張一次,是一名家住跑馬地豪宅的女士到來「放貨」,賣出價值70萬元的80個名牌手袋,連職員也感驚訝。
黃富強表示,「過度消費組」與「正常消費組」的購物次數雖然相若,但過度消費者每次消費額會較高,45%人每次的消費額平均超過500元,一般組的平均消費額只及他們的12%,相差3倍。而消費模式方面,過度消費者有一半人常用信用卡付款,正常消費者則有逾八成人較多以現金、易辦事或八達通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