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周日。上周報道IndyMac銀行,上周五已被監管機構接管,因此唔好以為銀行股穩陣!2006年IndyMac每股50美元,去年每股29.91美元,上周五每股28美仙!股價令人擔心金融機構仲有Washington Mutual及Downey Financial,當然亦有房利美及房貸美,雖然財長保爾森認為毋須政府提供保證。
房利美出事美樓按利率急升
上周五美國房利美及房貸美股價分別下跌22.4%及3.1%,成10.25美元及7.75美元,最低曾見6.68美元及3.89美元。美國參議員麥凱恩認為兩間公司已需要政府提供生命線,芝加哥Piper Jaffray Cos分析員Robert Napoli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認為,聯儲局必須向兩公司提供資金;不過,花旗建議買入,認為股價已跌得過分。
Fox-Pitt Kelton及Friedman,Billings,Ramsen &Co分析員Paul Miller則估計,房利美虧損450億美元、房貸美虧損300億美元,即兩間公司虧損已達750億美元。如兩間公司倒閉,估計將令房貸利率上升到12厘,而全美房價將下跌40%。聯儲局發言人話,兩公司並冇搵佢地洽商,但周一開始兩公司可向貼現窗借錢(利率2.25厘),聯儲局願為兩間公司提供短期貸款。兩間公司風雨飄搖,已令美國樓按市場利率升上7.3厘,令美國樓市進一步惡化;上一次超過7厘係2002年4月,見7.13厘。
一年前房利美每股值70美元、房貸美每股值67美元,兩間公司股價一年內蒸發80%或以上,會否步IndyMac後塵?IndyMac係美國史上第三大破產銀行,令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虧損40億至80億美元資金(令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須撥出總資金530億美元10%以上去接管)。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破產銀行係1984年Continental Illinois National銀行(資產400億美元),第二係响1988年破產American Saving &Loan Association of Stockton。今年6月底Charles Schemer去信要求監管局調查IndyMac財政狀況,引致該行最近十一天內被提走13億美元存款。IndyMac於1985年由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s(全美最大貸款公司)成立,其後各自發展甚至互相競爭,今天名字係由Independent National Mortgage演變出嚟。IndyMac今年2月宣布二十三年來第一次虧損,公布後股價下跌至低於7美元一股,被接管前為每股28美仙。
房貸美5月份已集資55億美元。房利美賬面值430億美元,房貸美賬面值380億美元,卻為45萬億美元貸款做保證,兩間公司資金只及被擔保貸款1.22%及0.81%,在樓價上升期問題唔大,一旦樓價回落情況又點?周一房貸美必須售出30億美元短期債券,如果唔成功將進一步打擊投資者信心。上周五雷曼兄弟股價跌16.6%、Wachovia股價跌12.1%;美國金融股已進入風聲鶴唳境界。
雷曼兄弟今年股價已下跌75%,已跌至2000年以來最低,見16.4美元(上周跌24%)。雷曼兄弟一度係美國最大債券包銷商,點解跌幅咁大?6月30日止共有七千零三十萬股拋空(佔流通股份10%);上述情況過去亦曾在貝爾斯登出現,而貝爾斯登今年3月被JP摩根大通接管。
法國最大零售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EO Georges Pauget本周二要求董事局表態支持佢,不然劈炮唔撈。Pauget與主席RenéCarron矛盾已表面化,起因係該行投資部在次按債券市場虧損45億歐羅,而Carron認為唔應該在衍生市場同跨國金融機構競爭。上述矛盾令周五股價跌9.75%,成11.75歐羅。
皇家蘇格蘭銀行計劃將去年收購ABN Amro部分資產出售畀澳洲最大銀行NAB及日本野村證券。上述消息令皇家蘇格蘭銀行股價在上周五跌9%,成182.7便士,較供股價200便士低。
花旗亦計劃出售49億歐洲德國零售銀行畀Credit Mutuel,可獲稅前利潤40億歐羅,並擴大自己資產以解困。
富通銀行炒CEO魷魚
比利時最大金融機構富通銀行CEO Jean-Paul Votron亦因動用240億歐羅收購ABN Amro荷蘭銀行投資部,而令今年富通宣布唔派息。富通董事局(十四位成員)及主席上周五通過炒Votron魷魚,由副CEO Herman Verwilst接任,令富通股價上周五再跌4.2%,成9.45歐羅,即整間銀行只值222億歐羅。該行响1990年由荷蘭保險公司NV Amev、比利時保險公司AG集團與荷蘭銀行VSB合併而成,去年完成本世紀最大銀行收購ABN Amro後,卻遇上呢次次按危機。去年10月債股集資134億歐羅,今年6月26日宣布發行20億歐羅債券及出售15億歐羅資產及15億歐羅新股去提升一級資本比率(Tier l capital ratio)。富通銀行所面對壓力亦好大。
Bridgewater Associates估計,全球次按危機虧損數字係1.6萬億美元,目前已公布數字只有4000億美元,最低限度有1萬億美元虧損數字仍被隱藏起來。根據Bridgewater估計,次按危機共損失約8000億美元,目前仍有一半以Alt-A貸款方式被隱藏起來,另有5500億美元企業虧損仍未撥備,一旦數字公布後,估計將令信貸市場失去12萬億美元信用貸款,而令全球經濟萎縮。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資料,銀行今年已減少貸款約1543億美元,係2001年起銀行首次減少貸款!估計未來九個月銀行貸款將減少6000億到7000億美元,即收縮8%。除非各大銀行仍可大量集資去補充資本。上述只講及銀行,仲有房利美及房貸美呢?房貸美已資不抵債52億美元,理論上已冇借貸能力;房利美股價跌咗78%(資產值減少66%,至122億美元),第三季亦可能進入負資產,即兩大貸款公司快要失去貸款能力。目前美國樓按貸款有80%由兩間公司擔保。
明年通縮壓力大於通脹
此外,美國企業純利亦走下坡,如純利減少20%,P/E跌幅更大(即股價跌幅唔止20%);如未來美股純利減少20%,P/E可由目前十五倍下降至十二倍,兩者加起來,未來美股仍有機會下跌30%或以上。利用股票作抵押貸款亦面對收縮。
美國失業率5.5%,表面睇並唔嚴重,但如將就業不足率加埋落去,數字便升到10.3%!美國人因失業或就業不足而減少借貸數字又點計?
我老曹愈來愈相信美國唔係進入滯脹期,而係進入1990年起日式衰退。美國五大危機:一、樓價回落。二、企業純利減少。三、失業率上升。四、美元滙價回落。五、股價下跌。情況同九十年代日本接近(唯一唔同係日圓由1990年至1994年仍上升,美元2007年8月起已回落;1990年原材料價已回落,而呢次係上升)。除油價、食物價格上升外,擔心其他東西都在跌價,估計到明年通縮壓力大於通脹壓力。明年我地面對將係賤物鬥窮人環境,而非滯脹。
6月份紐西蘭房屋銷售下降42.4%,只有四千三百零五間(去年6月七千四百七十四間),係1991年12月以來最少。中價樓價較一年前跌2.2%,至34萬紐元一間(或較5月份跌5000紐元)。紐西蘭人將80%財產放在層樓上,樓價下跌將令今年第一季家庭消費少0.4%。
日本銀行7月15日相信唔會加息,仍係半厘,估計日本經濟亦進入收縮期。
依家距離熊三仍遠
英國金融時報指數較去年高點下跌22%,形成1918年以來第十九個熊市。過去熊市平均三百五十八天,跌幅35.6%。上一個熊市由1999年12月30日開始,2003年3月12日結束,其後上升105%,至2007年6月15日。當美國加州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宣布因次按債券而出事,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已大跌。英國短期展望亦唔樂觀。
上周五栢克萊話,第二季商品價格上升19%,流入商品資金升19%或2700億美元,其中流入商品指數資金升26%,至1750億美元。
熊市有許多種。例如中國熊貓十分可愛,澳洲樹熊只吃樹葉。不過熊貓同樹熊都唔係真正熊。世上有只吃果實的熊,亦有極兇殘北極熊。熊市最小跌幅20%,今天無論MSCI世界指數、道指或金融時報指數跌幅都已超過20%。今年全球肯定進入熊市。
根據JP摩根大通Thomas Lee資料,1900年至今標普五百指數共有三十個熊市,其中四個熊市跌幅20%,另十一個再跌多10%(即30%);九個在股市下跌20%後再下跌多一年,五個在下跌20%後再跌多30%。
如扣除通脹率,標普五百指數仍未重返2000年3月水平,金融時報一百指數亦未重返2000年高點。換言之,英美熊市其實早在2000年已開始。綿綿不絕熊市由1900年至今只有四個,就係1921年、1932年、1949年及1982年。如扣除通脹,美國2000年起已進入綿綿不絕熊市。根據Russell Napier所出的書Anatomy of the Bear,任你點睇,呢個熊市都唔似會在2008年內結束。熊市結束前:甲、成交額大增而股價急跌;乙、成交額大減,股市牛皮好一段日子,目前兩者都未見出現。至於P/E,通常回落到平均數或以下(例如香港恒生指數熊市結束前,P/E跌至八倍到十二倍)。目前距離熊三仍遠。
熊市二期係考驗投資者耐性期,緊記唔好過分投入(嚴守三七分,即只動用30%投資資金),唔好揸重股票作退休用。在熊市中,只有極少人能賺到錢,對退休人士而言,在熊市中係不宜持有大量股票。唔好相信通脹率宣傳(將短期現狀看成長期趨勢)。
短期展望,美國CPI或可升至6%,即1990年12月以來最高,但只係短期現象,估計明年CPI升幅又再回落到4%或5%,2010年回落到3%或更低。呢次推高CPI係油價及食品價格,唔係工資同租金。過去四十年油價同食品價格起起跌跌多次,唔似工資同租金上升之後好少回落。因此,呢次CPI上升係周期性上升,而非成本推動,應該唔會長存。反之,內地CPI卻係由成本推動,先至令人擔心。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