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國際] 伊朗危機易擦槍走火朝核模式免兵戎相見

(明報)07月06日星期日05:10AM

【明報專訊】中東上空再度戰雲密佈,火藥味是這幾年伊朗  核危機以來最濃烈的一次。上月,以色列  軍方進行了戰鬥轟炸機遠程空襲演習,戰區橫跨地中海中部和希臘  海域上空,逾百架精銳F15及F16戰機

參加;令人覺得這次演習懷有某種目的之另一個原因,是戰機飛行距離逾1400公里,恰好等於以色列到伊朗納坦茲?#92;濃縮工廠的距離。那邊廂,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說,一旦戰爭爆發,將封鎖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的出口。經霍爾木茲海峽運出的中東石油,每天約1700萬桶,佔全球需求四成。消息引致原油價格升到146美元  一桶,突破新高。

伊朗核危機和稍為消弭的朝鮮核危機本質大致相同,都是一個被西方指為「桀敖不馴」的國家在本國境內製造核物料或設施,這些國家認為,在主權之下製造核設施或相關工程,毋須向別國申報。所不同的是,伊朗的手段比朝鮮來得高明,一是伊朗清楚知道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界線到底何在,二是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國,戰略位置在中東海路咽喉,只消出兵封鎖只有21海里寬的霍爾木茲海峽,結局便是油價大幅升,令本來就已經疲弱的西方經濟雪上加霜。

美國  政客曾為一己私利出兵

美國總統布殊  到底要給美國人民留下一個怎麼樣的政治遺產,是決定整個局勢的最關鍵因素。布殊上台以來,採取戰爭邊緣政策(brinkmanship),打仗幾乎是布殊解決國際糾紛的唯一方法。不過,由於攻打伊拉克  後,美國國內萌生巨大反戰思潮,加上美軍的組建,是從冷戰年代的「美國只可以同時打兩場戰爭」的概念而成,目前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兩戰場駐有重兵,戰事不大可能在短期內結束,純粹從軍事部署來說,布殊能調動多少部隊去攻打實力遠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上的伊朗,令人懷疑。

不過,這並不是說布殊會因此不出兵,相反,若布殊追求的是留給美國人民像樣的「政績」,打擊「惡棍」伊朗便成為他便宜行事的目標。且,美軍出擊伊朗,客觀上會對競逐總統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有利。美國政客為了一己政治私利出動軍隊是有前科的,克林頓  擔任總統時,被批評以飛彈攻擊蘇丹  和阿富汗,轉移社會對萊溫斯基醜聞的注意。這所以布殊強行出兵伊朗不一定是蝕本生意,因為一擊得手,麥凱恩馬上聲價十倍,不過,這棋風險極大,布殊會否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動手,是一疑問。

以色列也可能從攻打伊朗的戰爭中掙得政治紅利,總理奧爾默特  一個多月前,因為被指涉及貪污醜聞而遭警方問訊長達一個多小時。連奧爾默特的盟友、國防部長巴拉克也要求奧爾默特暫時停職甚至辭職。當然,奧爾默特在政治醜聞漩渦中難以抽身而出,不等於他會悍然攻擊伊朗核設施,轉移以色列社會對醜聞的關注,但這一可能仍然不能抹煞。

若真動武美伊俱傷油價升

一旦戰爭爆發,這道中東三角習題的另一主角伊朗亦不能獨善其身。伊朗的主要出口貨物是石油,佔出口總額九成,伊朗國民收入的七成也是來自石油,戰爭打響,伊朗倘若停止向西方供應石油,有估計到時油價或狂升至300美元一桶,這柄雙刃劍不僅會令西方各國叫苦連天,也會令伊朗自身經濟大受打擊。

伊朗核危機發展下去的情勢是一戰俱損,美伊以三方都不會得到永久利益,縱然其中一方得到短暫好處,然而這類戰爭早有前車之鑑﹕美國5年前攻打伊拉克,結局是美軍死傷3萬多人,今天膠在泥淖裏難以脫身;以色列和伊朗倘參戰,也會遇上尾大不掉的戰後困局。解救之道,是汲取化解朝鮮核危機的經驗,前不久,美國、中國、英國  、德國  、法國  和俄羅斯  六強向伊朗提出新建議,這便是從朝鮮核危機得出的「以錢換?#92;」原則。伊朗至今尚未對此公開表態,然而從局勢發展來看,除非德黑蘭  硬來,否則回到談判桌是唯一選擇。

戰爭是解決糾紛的最後手段,各國既能解決糾纏多年的朝鮮核危機,為何不能把同樣的誠意用在伊朗核危機之上?20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已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0多個世紀後的今天,人類不可能比先賢退步,現在該是各國拿出大智大慧,避免生靈塗炭的時候。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