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轉:同樣是觸控螢幕,究竟iPhone 3G強在哪裡

在iPhone上市近一年後,Steve Jobs在WWDC 2008上發表了眾所期待的iPhone3G,具備了能高速上網的HSDPA和GPS功能。關於iPhone3G的硬體規格,這半個多月來網路和新聞都有很多的報導,在此就不多加說明。由於二代iPhone在操作介面和硬體規格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因此不少媒體給予「了無新意」的評論:同時間,又開始玩起捉對廝殺的遊戲,把許多手機封為新一代的「iPhone殺手」,除了老對手HTCDiamond最常被拿來相比,加上LG和Samsung也紛紛推出採用觸控介面的手機,熱鬧的場面甚至被媒體形容為觸控手機大戰,相形之下,iPhone 3G似乎變成一台也不怎麼的手機。

是的,要比硬體的話,iPhone3G是幾乎沒有勝算的,數位相機只有200萬畫素還不能錄影、手機正面也沒有視訊通話用的鏡頭、藍牙沒有A2DP,要跟其它手機相比有如上個世代的手機。但如果只看硬體,不僅沒辦法比較出iPhone目前來無人能比的觸控操作體驗,更會忽略了Apple的企圖心,那就是Apple其實是把iPhone3G視為一個軟體運作平台的目標,有家日本媒體說的好,iPhone不只是支手機,它更是一個內容播放器(Content Device)。
想通的Apple終於開放iPhone平台我們先回顧一下iPhone的歷史。在2007年1月的Macworld Expo,SteveJobs剛發表iPhone,那時透露的訊息是iPhone的平台將採封閉式運作,所有上面的程式都會由蘋果自己來開發;到了6月初的WWDC上,Apple發表了他們的iPhone軟體開發解決方案,就是藉由AJAX,讓Web網頁能以iPhone風格的介面在Safari瀏覽器上呈現,使用起來就好像在用原生的軟體一樣,但這種方式一定要上網才能運作,在連線緩慢的Edge網路上根本是活受罪。後來當iPhone上市後沒多就被破解,除了能使用其它系統業者的SIM卡外,最棒之處就是能讓使用者自行安裝軟體,於是很多Developer開始設計各式各樣的iPhone軟體,這些軟體都運用了iPhone的觸控介面,一時之間百花齊放,讓大家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創意和應用。
這種情形看在Apple眼裡,加上參考了Nokia在Symbian平台上開發社群的經驗,或許因此改變了Apple的想法,所以在2008年初,公布了SDK的開發計劃,打算把iPhone平台對外開放。所謂的SDK就是軟體開發工具(Software DevelopKit),這是能讓開發者能順利研發軟體的工具套件,包括提供軟體取用系統功能的API、介面設計軟體、程式編譯器和除錯器等等。在釋放SDKBeta版的同時,Apple也積極邀請一些內容供應商和網路業者「試用」這套SDK,藉由他們的開發經驗,分享給其它開發者,說服他們也來開發iPhone的軟體,於是就有了這次WWDC Keynote的前面1/2內容。
SDK的開發運用才是這次Keynote的精華在Keynote進行時,我也和很多蘋果迷一樣,守在電腦前看著文字轉播,在希望出現iPhone3G的期待心理下,覺得前面的內容實在很無趣,不過在隔天重新看過影音重播後,才發覺整場最精彩的其實就是前這一段。這邊請來了很多大公司和知名網站的CEO或是開發人員,介紹他們用iPhone SDK所開發出來的軟體,種類相當廣泛,例如SEGA所開發的Super MonkeyBall遊戲,藉由iPhone的搖晃來控制遊戲進行;搖滾樂團模擬,在螢幕上畫出鋼琴鍵盤和吉它的弦,讓你就像在真的樂器上彈奏;還有eBay的網路拍賣管理軟體。
我最喜歡的要算是MLB.com開發的「MLB.com At-Bat」,它的功能就有點像是電腦上的MLB Gameday,提供最即時球賽戰報,而且每當球賽有得分或是精彩的美技防守,在約3到5分鐘後,影片就上架供點選播放。因為我本來常在電腦上看MLBGameday了解大聯盟的即時戰況,對這個At-Bat自然極有興趣,雖然不能看到全場的轉播,但看看delay 3分鐘的精彩影片也很滿足了。
或許你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其它像是用Symbian和Windows Mobile系統的智慧型手機,也有很多人開發了軟體和Shareware啊。話是沒錯,但仔細深究一下,iPhone的SDK還有其它的優勢:
1.開發iPhone應用軟體難度低
iPhone的使用介面本身就是支援Multi-touch多點觸控,SDK裡提供了多種iPhone介面特有的元件,很容易就有寫出具有iPhone外觀風格和操作方式的軟體,感覺上就像是iPhone內建的功能一樣。像eBay所展示的競標管理軟體,拍賣商品一件件列的非常清楚,很適合在3.5吋螢幕上的iPhone觀看,比起用瀏覽器檢視標準格式的eBay網頁方便多了,像是在照片檢視部份,也能使用iPhone獨有的雙指縮放功能來控制圖片的大小。另外iPhone的感應器,也被整合在SDK裡,開發者可以很容易的寫出利用傾斜度來操控的遊戲,像是SEGA的SuperMonkey Ball。
http://tw.youtube.com/watch?v=abZUmk–7pg
由日經BP所拍攝的影片,影片中的人正在用iPhone連線玩乒乓遊戲iPong,據說運用iPhone SDK,只花不到1小時就完成這個遊戲。
回過頭來看HTC Diamond。雖然HTC所開發的Home Screen是挺炫的,但這只是HTC在現有的WindowsMobile架構上,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了一個Shell,並再額外擴充Diamond的觸控功能,像是設定畫面、YouTube瀏覽器等等,然而只要一執行網路上下載或是購買的軟體,馬上就會打回原形,使用者還是得乖乖拿出觸控筆。這是因為WindowsMobile系統本身並沒有觸控功能,軟體開發者只能寫出採用傳統觸控筆操作的軟體。
這是作業系統的原罪,除非微軟推出以手指操作為概念的新版Windows Mobile系統和介面,到那時才有可能解決。
2.iPhone平台大有可為
雖然iPhone在被破解後,已經有為數眾多的ThirdParty軟體出現,但或許不是非正常管道的關係,出現的軟體多半是一些小遊戲和小軟體,算是程式高手的遊樂場。但現在不同,在Apple官方都推出SDK後,我們看到的是像SEGA、eBay、MLB.com、TypePad這些大公司或是網路上的知名服務,也都開始要推出iPhone平台的軟體,像eBay的軟體甚至直接說是免費下載,也就是說除了可以賣錢的軟體,一些大公司也已經把iPhone視為服務的延伸。
3.建立iPhone平台的軟體產業
在Apple的規畫下,未來會建立一個App Store,專門銷售iPhone的軟體,使用者可以直接從iPhone連上網路下載付費或是免費軟體。如果是付費軟體,蘋果會抽取售價的30%做為Apple的管銷費用和利潤,程式開發商可以拿到70%;若開發者佛心來著免費送軟體,Apple也就半毛不取。
這樣的方式意味著,不管是個體戶的程式設計師、小型工作室、大型軟體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出好的點子、用心把軟體寫好,軟體的發行事宜就交由Apple來做,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另一方面,iPhone上市一年後,已經有好幾百萬的用戶,如果加上同介面的iPodtouch就更多了,未來在iPhone3G以低價搶市、並在更多國家上市後,這個平台的數量還會再大幅增加。就像技術在線網站一篇文章所說的,如果今年底iPhone真的賣出1,000萬台,那這就已經是接近PS3規模的平台,是一個非常廣大的市場,而相較於X在BOX 360及PS3平台上開發軟體的鉅額成本,iPhoneSDK的簡易開發環境,讓中小型軟體公司也能夠一展長材、大顯身手,換句話說,這就代表著賺錢的機會。雖然平台數量或許不能和NDS相比,但是iPhone二代有3G和Wi-Fi上網、有電話、有GPS、有3D動畫能力、有水平感應功能、有Multi-Touch觸控操作,加上能直接從AppStore下載軟體,我個人覺得在軟體的發揮空間甚至比NDS還要大。這也難怪技術在線這篇報導裡提到,很多日本的手機軟體設計師已經躍躍欲試。以往他們開發的遊戲只能在日本手機上跑,現在有機會把自己的作品行銷到全世界,市場整個擴大,這怎不能人讓感到興奮?
http://tw.youtube.com/watch?v=7TAQZkAFK9E
由日經BP所拍攝的影片,以往有個iPod DJ配件是把iPod放在有著兩個轉盤的DJ檯上,但現在運用2台iPhone,連轉盤也不用,直接在iPhone的螢幕上轉就OK啦!
4.對現有電信業者營收模式的挑戰
還有一點較少人提到的,就是iPhone3G對現有電信業者營收模式的挑戰,日本的媒體已經開始關注這個議題。在日本,手機上的內容幾乎都是由電信業者所提供的,像是手機上的遊戲、新聞或是其它服務,從電信業者的入口網站(如NTTDoCoMo的i-Mode)訂購服務後,除下載時要付封包費用,每個月還要另外付月費,這筆錢會由電信業者和內容供應商拆帳,國內各電信業者也有不少這樣的加值服務方式。
在iPhone的AppStore開始運行後,加上原有支援AJAX的iPhone版本網頁,就會對上面提到的手機加值服務造成極大的衝擊,因為iPhone的使用者不僅能運用方便操作的Safari瀏覽器閱讀一般的網頁,還有眾多網路內容供應商所為iPhone開發的軟體,像前面所提MLB的AtBat和eBay為iPhone所開發的軟體,如果iPhone的使用者能利用這些工具,很順利的存取所需要的資訊,根本不需要再另外再付費去使用系統業者和內容供應商的服務,那現有的商業模式就會有很大的危機了。
若不仔細看,可能會以為我們正在討論的是一個新的電腦作業系統,而不是一款手機吧?也難怪有人認為以iPhone的潛力,有可能會成在Windows、Mac OS X以外的第三個主流平台,所以若說iPhone是款MID(Mobile InternetDevice,行動上網裝置)似乎也不能表現iPhone的特性,日本媒體稱iPhone為Content Device的確有其道理。
再想想,可以跑軟體的iPhone手機,加上賣軟體的App Store,這種商業模式似乎很熟悉?對啦,這樣很像是iPod加上iTunesStore的模式啊!難怪Apple會放棄iPhone一代從Carrier系統業者的上網收益裡抽成的模式,改以用補貼策略希望能多賣出一些iPhone,因為當平台數量變大,對軟體的需求也就更多,Apple也就能從AppStore裡得到可觀的收益;而當平台可選擇的軟體夠多,也就能吸引使用者購買iPhone,良性循環下可是會創造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Sony的PlayStation和任天堂的NDS、Wii也都是這的經營方式大賺特賺啊。
以軟體的思維賣硬體雖然在我們印象裡,Apple是家以銷售硬體為主的公司,但認真深究,會發現Apple其實是在以軟體的思維來賺錢。舉例來說,Apple賣Mac電腦,可是他們有也自己的作業系統,而且電腦出貨時,裡面就送你好用的iLife軟體,幾乎可以包辦影音娛樂方面的需求;Apple賣iPod隨身聽,但是搭配了好用的iTunes軟體幫助你管理影音檔案,還有iTunesStore讓你上網買歌、訂閱Podcast;Apple也賣電視機上盒Apple TV,為此他們也在iTunesStore上增加了購買電影和出租電影的服務;現在,Apple開始賣iPhone,所以他們也要弄個App Store來賣軟體……。
以軟體的角度建構起經濟圈後,硬體產品銷產周期會更久,產品地位更穩固,賺的錢也就愈多。反觀其它的手機廠商,還是用傳統賣硬體的思維在做生意,大家都用差不多的硬體架構,灌進微軟授權的作業系統,然後就推出上市了。HTC已經算是很有心的,很努力在既有的框架上加上自有的特色,做出不錯的產品來,這點絕對值得肯定,我也認為現階段HTC絕對是台灣品牌裡的台灣之光。但以產品的內涵來說,要說HTC Diamond是iPhoneKiller、說可以跟iPhone相提並論,甚至像某本老牌商業、經濟雜誌,用下面這些話來捧HTC:
「全世界還是不禁要問,是什麼文化讓宏達電能一再地設計出和「蘋果」相提並論的酷炫產品,甚至引領產業發展趨勢?」
「直到現在,蘋果的iPhone,仍停留在2D的畫面。」(指相較於HTC TouchFLO 3D)
「已連續兩年和iPhone近身肉搏,證明可以和世界創新典範蘋果電腦,擺在同一個層級上相提並論的宏達電,以一個產業先行者、品牌後進者的角色,持續驚豔這市場。」
「去年領先iPhone推出改寫使用者介面的Touch,就是從這實驗室(MagicLab)催生出來。」
很抱歉,這我實在不能認同。很可惜的是,到現在大部份媒體還是多著墨在硬體規格的比較,很少看到iPhone這支手機或是這個平台的潛力有較多的報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硬體規格贏過iPhone的HTC Diamond被媒體譽為iPodKiller,被捧上了天彷彿已經毫無對手,卻根本不了解iPhone強在哪裡,甚至開始布局,著手開發iPhone平台上的軟體,思考怎麼從iPhone這個平台上賺到錢,或許5年、10年後,我們的廠商還是在賣硬體,媒體們還在質疑台灣的軟體工業在哪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