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其他] 石油危機 中印恐重傷

新興市場倚重工業 面臨大考驗

上世紀爆發的三次石油危機,對全球工業及金融市場都造成極大衝擊,只有少數工業未發達如中國、印度等國家可以倖免於難。由於中印等新興市場並無直接參與前三次石油危機,故今次石油危機對中印等國家來說將是一場大考驗,一旦處理失當,隨時重蹈過去西方國家在危機過後陷入衰退的覆轍。 記者:陳韻妍 陳景揚

過去20年,中國、印度、越南等國家相繼崛起,成為石油需求市場新勢力,特別是「中國需求」的概念更成為炒家推高油價的藉口,哈佛經濟師Greg Mankiw 認為,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對原油的強勁需求,是導致油價急劇膨脹上闖的原因之一。
由於新興市場較倚重工業發展,故部份分析員開始擔心「歷史重演」,新興市場將會在第四次石油危機中重創。

非工業用石油用量高

石油危機 中印恐重傷圖片1
中國在前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時工業尚未發達,石油能自給自足,故危機對經濟未構成真正威脅,但隨 工業發展,企業對能源需求大增,中國已在96年由石油淨出口國變為進口國。由於中國在基本生活原料的需求上極度倚賴外國,如石油、鐵礦石及大豆等,加上非工業用石油使用量高企,故油價上漲不但令企業成本大增,更加重消費者負擔,對經濟的損害較一般西方國家為大。
過去20年是中國對能源需求最旺盛的時期,自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後,石油需求量便節節上升,至今已是全球第二大耗油國。有專家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超過3億噸,超越美國成為最大耗油國,反映油價變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進口貴油如輸入通脹
除中國相當依賴海外需求,印度石油需求也是七成倚靠進口,因此向外國購買貴油等同輸入通脹,加劇本土通脹升溫的風險。面對油價高企,西方國家採用食品油作替代能源,令食品價格同時被推高,為了控制日益熾熱的通脹,不少新興市場容許本土貨幣升值,但此舉卻損害出口,不利經濟增長。
此外,基於大部份新興市場人民的可支配收入(discretionary income )較西方國家少,加上採用燃油發電,故油價急漲將嚴重影響國民消費開支,減慢經濟增長速度。因此,要同時解決油價帶來的通脹及經濟增長放慢的問題,將是中國等新興市場一大挑戰。

四次石油危機比較
《原因》
‧1973:油組與埃及和 利亞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
‧1979:伊朗革命引發石油供應短缺
‧1990:波斯灣戰爭
‧2007-08:石油炒家推高油價,加上新興市場成為原油需求新勢力、產油國出口下降,市場憂慮原油供不應求

《油價走勢》
‧1973:油價兩年升逾3倍
‧1979:油價在79年急升1倍
‧1990:油價在90年6至10月期間急升逾1倍
‧2007-08:去年至今油價升逾1倍,並於今年首個交易日升抵100美元

《對經濟影響》
‧1973:美國自73年第3季起連續5季負增長
‧1979:美國在80年次季經濟按年收縮7.8%
‧1990:美國於90年第4季及91年第1季出現負增長,引致全球經濟增長跌破2%
‧2007-08:油價及食品價格急升,全球通脹風險升溫,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打擊最大

《聯儲局行動》
‧1973:為抗通脹,把聯邦基金利率由7.5厘加至74年7月的13厘
‧1979:為抗通脹,把聯邦基金利率由10厘加至80年3月的20厘
‧1990:為挽救經濟,聯儲局在石油危機初期開始減息
‧2007-08:信貸風暴中,聯儲局07年中開始減息救經濟,但因通脹升溫,當局或於今年第3季加息

《美元走勢》
‧1973:美元先升後跌
‧1979:美元先升後跌
‧1990:美元一跌到底
‧2007-08:美元持續下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