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疑似嘜價】收市競價多隻股份異動,百麗、中鐵齊飆逾14%

收市競價機制是可以翻起大浪的
2008-05-31

【東方日報專訊】收市競價機制周內運作波瀾不驚,豈料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突如其來的大幅「嘜價」,收市後的巨額成交掀起大混戰。令十三隻股份全日成交超過一百多億元,也令主板成交激增至八百五十五億元。昨日港股的表現,可算是收市競價機制首次受到考驗,露出凶相。港交所對情況的表態,只承認個別股份較持續交易時段「有所偏離」,換言之,並無混亂情況。市場內經紀和投資者反應,似乎是他們自己少見多怪。

站在機制和系統的角度,技術上昨日的運作是正常的,造成交易的突然暴增,背後原因未必能馬上清晰,但少數股份超常反覆,終究不正常。港交所監控市場,往往要過問股份的異常波動,查究原因,那麼像昨日收市競價機制的股份超常反覆,是否輕描淡寫的「有所偏離」帶過,不必查究原因,以求改進機制呢?像持續交易時段內的查問,究竟須由上市公司解畫,還是個別經紀行解畫?可見當中需要有個交代。

同時,昨日的表現顯示,收市競價機制不像預期那樣,增加了嘜價的難度。實際上,經過市後競價之後,做出的股價仍然可以「很離譜」,這說明嘜價是可以照做的,只不過需要實力,不是普通散戶可以做到的,亦即說這是大戶可以玩的「遊戲」。混亂可能出在,有些無知而冒勇的散戶跟玩,以致誤墮不明所以的「戰陣」。

昨日出現的「離譜」嘜價,一般推測,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被「離譜」嘜價的股份,未必有重大利好或利淡,嘜價的終極目的在於衍生產品表現。機制設計本身的「先天缺陷」,就是在收市競價時段,窩輪、牛熊證停止報價,形同被綁住受靶,被動接受正股的嘜價效應。在這個遊戲中,具實力的莊家肯定是贏家,而貪玩高槓桿衍生品的散戶則是注定的輸家。

從這項特徵可以推測,同樣實行收市競價機制的市場,情況可以是「同人唔同命」,衍生產品多、成交活躍、流通量大的市場,出現昨日的嘜價現象的機會就高,港股恰好就是這種市場。在這樣的市場,形成的龐大的交易量中,往往最多莊家和散戶的博弈,不難想像勝負會如何傾斜。收市競價機制的「先天缺陷」,正正是散戶的剋星。

至此我們不難發現,收市競價機制是大戶玩得起,也是對大戶「有用」的工具。而另一面,從昨日收市競價激發成交的能量看,小試牛刀已很厲害,再玩大些豈非恐怖?但市場波動是一回事,成交大增是另一回事,成交大增的受益方恰恰是港交所。正因潛在利害不同,國際化的收市競價機制,一直在網上遭股民唾罵。

由收市競價機制昨日初露猙獰,可以看到對收市競價機制,仍需要嚴密監察,不能以國際化包裝的良好期望,遮掩了機制暴露的劣性。港交所至少有兩件事,還要認真做做:一是對收市競價機制,經過一段時期運作後,進行全面深入檢討,將其缺陷改善;二是事件既暴露機制被散戶接納程度仍低,投資者教育很不到家,哪怕系統運作、技術條件準備充足,亦非機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

TOP

越多人關注, 越多「娛」論, 希望可以盡快修正錯誤, 還市場一個公道

TOP

平時收市價好多時都係做出嚟,港交所係全球最衰最封建的一間

TOP

港交所要保證啲大戶有最低利潤,2007年啲大戶、基金賺唔夠,港交所咪要整啲野出黎,等啲大戶揾多啲。如果唔係,班大戶唔玩,港交所班佬邊有得勞?

TOP

啲大戶名蝦港交所無能,攪轉你個 party 你都冇佢符,吹咩、明玩你地。

TOP

引用:
原帖由 GM2007 於 2008-5-31 13:16 發表 【疑似嘜價】收市競價多隻股份異動,百麗、中鐵齊飆逾14%圖片1
港交所要保證啲大戶有最低利潤,2007年啲大戶、基金賺唔夠,港交所咪要整啲野出黎,等啲大戶揾多啲。如果唔係,班大戶唔玩,港交所班佬邊有得勞? ...
咁我地  d 小戶咪真係搵餐晏仔食吓都難.............

TOP

比佢地整到 d 數據亂 Q 哂, 乜差線都變哂垃圾, d 圖變哂廢物?  短炒好難攪.
如果長線應該影響唔大, 唔通真係想逼散戶只係玩番正股?

想問問....佢地競價時段 mark 高左個股價, 會唔會影響有關既牛熊?   
如果會既, 真係可以死得不明不白.  買中既, 第日個價又正常番, 都無錢賺.  
咁以後玩 ONS 咪只有枉死, 但就無機會執錢?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