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中國內地] 「認養」災區 港人可出一分力

(星島)05月26日星期一06:30AM
(綜合報道)

四川  八級地震激發眾多港人的善心,不少人出錢之外還願意出力,自費遠赴千里之外的災區做義工。可是,災區目前環境未必適合普羅港人馳赴。由救災至重建,需時經年,本港政府和志願機構,可以考慮「承包」重點地區的社區整體重建工作,並且讓有志義助的市民也有機會到時去現場出一分力,疏導市民近來洶湧的熱心,成為對災區細水長流的支援。

  這次地震發生之後,除了志願機構工作人員以及醫護人員外,也有一些市民滿懷能幫多少就多少的熱忱,自發到現場協助救災。有在內地工作的本港工程師不惜放棄高薪厚職,留在當地協助救人。有港人自組義工團,帶賑災物資,遠赴災場分發。有不少市民也向志願機構表示願意到災區做義工,送上物資和慰問。

  趕赴災區未必幫上忙

  不過,大家不能漠視災區短期內仍然處於危險期。昨日發生的六點四級餘震是最明顯的警號,這次震央不在汶川,而是在較為接近甘肅  的青川,造成新的破壞。唐家山堰塞湖崩堤危機未過,根據內地官員和專家統計,今次地震造成了三十五座堰塞湖,另外有崩堤險情的水庫有六十九座。災區目前也面對嚴峻的防疫挑戰。

  現時最需要港人協助的,是防疫專家、替傷者動手術的醫護人員和療治災民心理創傷的專家。至於一般分發物品工作,不缺人手。要是大量非專業義工團湧去,反而加強協調難度。港府官員和一些志願機構職員,昨日都勸喻市民不要去。這對抱一番善心去幫助災民的港人,可能會有被澆一盤冷水的感覺。

  市民的助人心火如果被澆滅,實在十分可惜。政府和志願機構宜因勢利導,把市民的熱忱導向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災後重建工作。地震使很多地區變成廢墟,重建災區並非單是重建樓房,還涉及各方面的社區配套,有點像本港發展新市鎮,涉及整體社區規劃,包括住屋、教育、醫療、文康等硬件和軟件的配套,並且要因應當地的條件,發展符合市場規律的經濟活動,讓整個社區能重新自立,可持續發展。這個過程既需要各行各業專家的技術指導和援助,市場觸覺靈敏和網絡廣闊的港商也可出主意,普羅市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長和能力,作出人性的關懷和貢獻,例如探訪學校送贈圖書和玩具。

  轉化熱忱為長助動力

  現時部分省市已經透過內地民政部,對口支援災區重建,例如上海  支援都江堰,廣東支援汶川。台灣  方面,總統馬英九  也委託今日展開大陸行的國民黨  主席吳伯雄,向內地表示台灣願意「認助和認養」災區。

  港府可以先行內部評估本港的人力和物力,能夠承擔多大規模把災區化成新區的有機組合重建工作,要是認為可行,可以向中央聯絡,安排對某一災區提供重點協助。到時需要的,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長年的承擔。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