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奉還公牛鯊捱批 職員只拍照存檔 疑未留「主人」資料
【明報專訊】屯門舊咖啡灣前日發現一條會攻擊人類的疑似公牛鯊的屍體,令人擔憂鯊蹤再現,水警及飛行服務隊直升機亦急趕而至。但事件中康文署職員拍照存檔後,就將鯊魚屍體「原條奉還」給漁民,及後才將照片轉交漁護署鑑定,專家雖認出巨魚屬真鯊科,但因已「屍骨無存」,未能進一步確定品種。有議員批評事件除了令專家痛失研究機會外,更令市民無法認清鯊魚真貌,對公眾可能構成危險。
6泳灘沒鯊蹤 防鯊網正常
防鯊網保養承辦商昨清晨起在舊咖啡灣等區內6個泳灘範圍海域,以聲納儀器探測防鯊網內的泳區,證實沒有鯊魚或疑為大魚的生物,並確認防鯊網正常運作。檢查期間泳灘須暫時封閉,因泳客稀少未有造成重大影響,至中午所有泳灘已全部重開。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前日職員在舊咖啡灣泳灘巡邏期間,在畄身區發現一名男子正在畄洗一條約1米長鯊魚的屍體,查問下,男子稱是早前在舊咖啡灣對開海域撒網捕獲的。由於該魚屬捕獲的市民所有,故泳灘職員只可要求該男子提供資料及拍照存檔。漁護署專家收到照片後轉交專家鑑定,僅能透過照片相信該魚屬真鯊科,但未能進一步確定品種。
但兩署均未有交代何時轉交鯊魚照片,康文署更未有明確答覆是否留有「鯊魚主人」的資料。
立法會議員李永達直斥事件中康文署職員十分「蝦碌、離譜」,亦顯示職員專業訓練不足,面對可能危及泳客安全的鯊魚,竟可以「私人財產」為由而沒有再跟進。倘若再有巨鯊出沒,甚至傷及泳客,該署便責無旁貸。他說﹕「鯊魚可傷人是一種常識,難道有人死了老虎,亦可據為己有嗎?事件涉及公眾安全,就算要付錢,都要把鯊魚買回去研究。」他認為康文署及漁護署應加強溝通,以免事件重演。
學者﹕浪費研究生態寶貴機會
港大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杜偉倫根憑照片,估計鯊魚屬真鯊科的公牛鯊,他昨得悉康文署職員將屍體「原條奉還」,對白白浪費了研究生態的寶貴機會感到十分可惜,「若真是公牛鯊,很可能是首次在港海域出現的鐵證!」他續稱,康文署職員未必對罕有生物有豐富的認知,但也應留下漁民的聯絡方法,以便有途徑「尋回屍首」。
本港去年曾多次接獲發現鯊魚報告,該類巨魚被指疑似公牛鯊,但本港從未正式捕獲公牛鯊。
【明報專訊】公牛鯊(Bull Shark),學名為低鰭真鯊(Carcharhinus leucas),不少海洋專家指公牛鯊潛在「不能預測的」行為,其態度轉變可以很大,雖經常表現溫馴,但亦會突然亢奮,變成攻擊性極高的「兇徒」,牠更與大白鯊、虎鯊及白鰭鯊同被列為「四大惡鯊」。
公牛鯊可在淡水或鹹水水域出沒,獵食時一般會在淺水區徘徊,故曾有多次在近岸水域攻擊人類的紀錄。1916年,美國新澤西州在12日內發生5次「鯊魚殺人事件」,導致4人死亡,最初坊間認為元兇是大白鯊(電影《大白鯊》更以此作題材),但外國專家經再三研究後,相信真正的「兇徒」是擁有厚實身形以及闊平鼻子的公牛鯊,而逞兇者更可能多於一條。
美國少女夜泳遭噬 縫100針保命
外國不時發生公牛鯊咬人事件,去年8月,一名美國少女在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灣夜泳時遭鯊魚噬咬,獲救後需縫逾100針保命,專家估計她受到長約2米的公牛鯊襲擊。
本港夏季亦偶有鯊魚出沒,近年雖沒有泳客因而喪命,但1995年6月在短短13天卻發生3宗鯊魚殺人事件,其中一名婦人在清水灣第一灘游泳時,在離岸僅15米、水深約1.3米的淺水區被咬死。
此後港府耗資逾億元,陸續在公共泳灘裝置防鯊網,此後再未發生沙灘泳客被鯊魚咬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