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有感而發] 資深中共問題專家丁望短評:拿家樂福出氣四大思維誤點

丁望----香港資深新聞出版工作者,對年青讀者來說,丁望的名字可能比較阻生,但對中年以上關心國事者則絕不。註解一下或有幫助:丁望是老一輩的所謂中共問題專家,長於史料搜集。立場當然是反共,但基於他對中共體制運作有長期了解和對細微資料的重視,每有獨特觀察,非為一般只從報刊頭條了解世界的評論者可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April 2008
信報(繁體)

在北京、合肥等地,一群青年連日聚集於法資超級市場家樂福前示威,聲言罷買法國貨。官方網站稱:「引起這場抵制風潮的主要原因,是奧運火炬在巴黎傳遞並不順利」(指金晶受遊行者的干擾)。

  儘管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等發表勸告文章,為遊行事件降溫,但五月一日罷買法國貨、再次到家樂福示威叫喊排外口號,卻因「網絡號召」而可能發生。「愛國者」發出的號召是:「五月八日至二十四日,正是北京奧運的前三個月,所有人都不要去家樂福購物,……前後十七天……讓法國商界憂慮……看看中國網絡的力量」。

  反法遊行、抵制行動的背後,是極少數「憤怒青年」的四大「思維誤點」。狹隘的民族主義、拿家樂福出氣,是最愛國的行為嗎?罷買家樂福商品,實際是「抵制國貨」,豈非有損同胞利益?這是值得深思之處。

理性表達應尊重法國人

  金晶在巴黎傳聖火受干擾,並不等於法國民眾、法國政府、家樂福抵制奧運或支持藏獨,一群「憤怒青年」卻拿家樂福出氣,且喊出帶種族歧視味道的口號「法國佬閉嘴」。這是非理性的行為。

  理性的意涵,一是尊重知識,尊重事實,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處事講理,像孔子說的:「君子博學於文,約以之禮」,而非隨意羅織罪名,遷怒他人;二是尊重人格、求同存異,而非基於狹隘民族主義而隨意罵人;三是不要損害民眾的切身利益;四,分清是非,分清輕重。

  少數「憤怒青年」煽動網民到家樂福前示威、罷買法國貨,凸顯其「思維誤點」。令人有「丈二和尚摸不到腦袋」之感○港人常說的「無厘頭」。「誤點」之一,是以火炬在巴黎傳遞不順為由,抱怨家樂福和法國。

  官方網題為〈網民號召抵制家樂福 只因巴黎聖火傳遞遭干擾〉的報道稱:「四月七日,火炬傳遞中遭遇藏獨分子干擾。數名藏獨分子衝向坐在輪椅上的殘疾火炬手金晶。」既然是藏獨分子干擾金晶,「愛國者」是不是應「勇敢地」去印度山區捉拿藏獨分子,而不是拿家樂福、法國貨出氣?

  「憤怒青年」拿家樂福出氣,是因為它的大股東莫特軒尼詩集團(LVMH集團)「據說涉嫌」資助藏獨。

  「據說涉嫌」並無調查核實。在家樂福集團重申支持京奧、從不介入政治和宗教事務之後,有「憤怒青年」卻在網上稱:「法國政府準備拿出二千萬美金,家樂福自己再拿出五百萬美金,用於五一降價促銷……讓中國人在五一降價中擠破家樂福,最好踩死幾個人。」(人民網四月二十日)

煽動罷買金晶成賣國賊

  就算家樂福有「過失」,「愛國者」在遊行中亮出「法國佬閉嘴」的標語,高喊這樣的口號,是對所有法國人的不尊重。這是「誤點」之二。

  愛國,絕不應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洩恨式的排外。華人聽到「中國佬」之聲,有受辱之感;「愛國者」喊「法國佬閉嘴」,怎麼不想想法國人的感受?孔子說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誤點」之三,是「憤怒青年」把罷買家樂福商品視為「理所當然」,實則是損害了中國同胞(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這是因為家樂福賣的商品,大都是中國產品;家樂福的職工,絕大多數是中國人。

  罷買家樂福商品,實非「抵制法國貨」,而是「抵制國貨」,實際是損害了同胞的消費權益、就業權益。

  當職工不理會遊行示威而上班時,當市民去家樂福購物時,「憤怒青年」罵他們是「漢奸」;當金晶表示不參加抵制家樂福時,有人罵她「賣國賊」。這叫愛國嗎?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報告,重申「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發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憤怒青年」罷買十七天的「號召」,是不是疏離了胡錦濤的「和諧之路」?

  「愛國」的要素如果是尊重事實,「憤怒青年」是不是該向家樂福的顧客、職工和金晶道歉?死守「面子關」,堅持一錯到底,能說是「愛國情操」麼?

輕重不分抵制歐盟法國

  「誤點」之四,是輕重不分導致「第一選擇」的誤區。「憤怒青年」如要抵制法國貨,怎麼會以「主銷中國貨」的家樂福為「第一選擇」?而非對民眾影響較低的奢侈品、LVMH集團的名牌干邑拔蘭地、倩碧(化妝品)專賣店?

  再以西方國家而言,「憤怒青年」的「第一選擇」也不應該是法國。在西方,法國相對於美英是「較友好」國家,自六四年承認中國以來,有過較好的交往,它在華投資航天、核能、汽車的項目大。

  「憤怒青年」的經濟抵制對象,是法國和歐盟,這也是抗爭選擇的誤區。歐盟為中國第一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三千五百億美元,中方順差超過一千三百億美元(中方對第二夥伴美國的順差是一千六百億美元),佔順差一半,怎麼能輕言「不怕犧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