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港股急挫累積認購期權乃幫兇

私人銀行近年開拓的客戶已由過去傳統家族大戶轉往廠家。私人銀行過去兩年熱賣的累積認購期權(Accumulator),結果在跌市時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一位私人銀行朋友說,3月13日至17日,港股累計跌幅2000多點,其中一個原因是私人銀行客戶給追孖展倉。而他們大多都是死於這類「遲些殺死你」(I kill you later,Accumulator 諧音)。

究竟這種「殺死你」的產品「規模」有多大?花旗銀行曾經估計,香港市場約有500億美元(即折合約3900億港元)這類產品,在港股下跌的情下,約佔港股每天7%至8%的成交額。不過,這個數字的準確性不得而知,因為這類產品屬於Over-The-Counter(場外交易)產品,難以估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ckau2001

TOP

累積認購期權影響 料次季末告終

Accumulator原理是,投資者與私人銀行簽訂合約,以折扣價每天累積買入一隻股票,如中石油(0857),假設客戶於2007年10月10日訂定合約,以12%的折讓(12.83元)每天購入5000股中石油,合約為期1年,無論市升市跌都以折讓價買入,但當股價升至訂定日的105%( 15.309)元,則會達到一個失效價,合約便失效。在大升市時,合約生效幾天已達到失效價,那投資者可能只以廉宜價累積買入幾天中石油,合約便完結。因此,想爭取更大回報的投資者便加碼,產品加大風險。

加大風險的Accumulator是,當股價跌過折讓價時,投資者要接兩倍貨,續用上例,當中石油股價下跌至近日的10元時,投資者不是以12.83元買入5000股中石油,而是買入1萬股。去年初大升市,更有跌穿折讓價後須3倍接貨的合約。這種兩倍收貨Accumulator累積認購期權其實是,投資者與私人銀行訂定250套(1個交易年)期權合約,每套分別沽出兩隻認沽期權,以及買入一隻認購期權,行使價相同。

談了這麼多,究竟「遲些殺死你」尚要殺多久?朋友說,通常這類合約生效期為1年,很多心雄的投資者看見去年8月的V形反彈之後便大膽起來而買入。而2月、3月大跌已令很多投資者給追孖展。要斬的斬得七七八八。再急跌的機會已漸低,整件事可能在第2季末告終。所以以「乍寒還暖」來起題,而不是「乍暖還寒」。股市炸彈又少了一個。
ckau2001

TOP

如果真係咁就好啦!
重見署光!

TOP

希望係咁啦....不過, 有少少野想問問.

除非你手上有無限資金, 可以日日接貨.  否則, 你接左既貨, 無論係高定低位, 賺錢定係蝕錢, 都要定時放番出去, 準備將來接貨的資金.  長遠黎講, Accumulator 接貨既價唔會影響股價, 但係放貨就要出番市場放, 可以影響股價.  無論個市升定跌, Accumulator 都好似只會制造出大量既沽盤, 對個市無乜好處.  唔知我咁樣理解有無錯呢?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