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書籍] 《孤獨六講》-思維孤獨,倫理孤獨

《孤獨六講》

我曾在這裏提過,第十六屆台北書展首設的書展大獎,非小說類的得獎書是蔣勳著作《孤獨六講》。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莊子說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是孤獨的個體。內心情感無處可訴的「情慾孤獨」,字句無法溝通的「語言孤獨」,理想未竟的「革命孤獨」,壓迫人性所造成的「暴力孤獨」,哲學思考卻不為人了解的「思維孤獨」,世代價值交替所造成的「倫理孤獨」;這些都是現代人時時面臨的孤獨處境。蔣勳的《孤獨六講》,深入討論這六種存在於當代社會的孤獨議題,孤獨其實並不可怕,這些孤獨造就了社會裡「特立獨行」的個體,他們不因群體價值而妥協,他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孤獨,而給予社會創發新意的可能。珍視孤獨感產生的瞬間,當我們與孤獨共處,我們將更瞭解自己。


思維孤獨

在《孤獨六講》當中,蔣勳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中最大的孤獨。書中提到:

存在主義非常喜歡談「荒謬」這個字,處於荒謬的情境中,就是人們思變的時機。

習慣結論的社會,不容易有思辨的快樂,也往往不會有孤獨的快樂。

相對於儒家的結論式教條,莊子提供了較多的思辨可能。莊子是一個喜歡玩的人;喜歡玩的人,思辨的能力都比較強。

思辨的過程是什麼?就是一個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會立刻下結論,他會從各種角度探討,在從推論的過程中,整理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給孩子的結論不見得不好,但是結論太過急迫的時候,這個結論就失去了意義。

如果人人都覺得「理所當然」,它就是一種暴力,而這個暴力是沒有思考。

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裡的一個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的、最孤獨的。思考者,要有能力承擔孤獨。

成見包括你既有的知識,我們說這個人有成見,就是指他已經有了預設立場,已經有了結論,所以他的思維也停止了。

如果你希望自己受到耶和華的恩寵,祂摸摸頭你就很高興,你自然就會放棄身上跟祂不同的地方。孤獨是一種沈澱,而孤獨沈澱後的思維是清明。不管在身體裡面或外面,雜質一定存在,我們沒辦法讓雜質消失,但可以讓它沈澱。靜坐或冥想有助於找回清明的心,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坐忘」。


倫理孤獨

《孤獨六講》中的「倫理孤獨」指向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血緣政治。作者提到許多家族政治、家族企業,就是在「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前提下,最後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包庇犯罪。

人不能只有家族,只有群體,而沒有自我。當一個人的自我長期消失了三、四十年之後,怎麼也找不回來了。

我們在倫理的網絡之中,很難自覺到孤獨,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失去自我,而這個自我的失去,有時候我們稱之為「愛」,因為沒有把自己充分完成,這份愛變成喪失自我的主要原因。

凡是一成不變的倫理都是最危險的,當個體完成了,倫理才有可能架構起來。而以個體為主的倫理,所發展出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都不會變成一種固定的約制、依賴,而是彼此配合和尊重。

一個渴望倫理大團圓的人,不會讓你發現到倫理有漏洞。你看傳統戲劇,最後總是來個大團圓,而這個團圓會讓你感動。回到現實,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無奈的渴望。

成熟的愛是倚靠而不是倚賴,倚靠是你偶爾疲倦的時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賴則是賴著不走了。讀了這本書,我們會想到:認識倫理孤獨,才能在生活中建構以個體為主的穩定的家庭和倫理。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