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貸緊縮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今周跟大家談的是信貸緊縮,這個經濟學名詞十分嚇人,但影響就十分易明白︰有水沒水,無水散水。
美國供樓者供不起樓,影響的,不光是美國樓市,而且還會影響到很多個經濟環節,一時三刻是平靜不了下來的,因為其影響深遠。
賭仔有句話︰贏錢大魚大肉,輸錢捱腐乳。對於今時的美國銀行體系,一樣用上,2006年、2007年,不少美國銀行都贏了大錢,銀行資本足,自然會更大展鴻圖,到2007年下半年,在2008年,估計不少銀行會虧本或賺少,華爾街的金融機構資產被撇減,就算他們得到人家注資,補充資產或資本,但各位以為他們再去信貸或再投資時,會肯冒較大的風險嗎?
無錢膽細不敢借
在2007年初,有錢,膽粗,便亂借,到2008年初,無錢,膽細,就能本應可借出的,也變成不敢借,這便產生了所謂的信貸緊縮。
倫敦3個月銀行同業拆息,一向是反映市場資金有否緊絀的指標,在平常日子,3個月LIBOR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相去約24點子,但在今年這兩個月來,已經見拉闊至80點子以至300點子,這反映雖然美國聯邦儲備局是減了息,但市場今時是怕風險,寧可不借或少借,才致市場息口被扯高,只要這個息口一日不下,環球金融市場還是缺水的。
2007年全球所有的信貸機構因次按而損失逾2,000億美元(是個估計,另有估計是損失4,000億美元),而在美國,2008年尚有9,000億美元的次按其利率要重設(因之前的優惠期完了,要重訂新利率)經濟組織OECD估計,如今年的重設按揭有14%損失,即是美國金融體系還要損失1,250億美元,這些蝕去了的錢怎補回來?有幾個途徑:
1.銀行內部資源,包括股東資金,歷來累積盈餘;
2.發行債券,或股本,引入新資金。
光減息卻益了炒家
由於次按的撇帳額大,光靠第一項不成,要靠外來的新注資,光是靠減息而不注資,是解決不了當前這個信貸緊縮的困局。歐洲央行打從次按問題一開始,就察覺到這點,所以歐央行及英倫銀行一開始便不是從減息着眼,而是向出問題的銀行注資,或將有關銀行收歸國營,有甚麼好處?
1.沒有了因減息而帶來的通脹上升壓力;
2.資金是直接用到有需要的金融體系上。
光減息,會益了一班炒家,拿到平錢不是去解決次按業主的困難,而是拿去炒金炒油,將減息的善意,轉成為另個泡沫的推動力。
亞洲金融風暴時,港府曾推出中小企業基金,旨在幫中小企去度難關,結果是一些銀行十分樂意幫中小企業去申請這些基金,但拿到錢後,就第一時間拿來還欠該銀行的債,而不是去發展業務,結果是資金是用了來還債而不是去發展,中小企未能拓展的困局依然。這個例子說明一件事,無論政府或監管機制原意有多好,一到執行時,就會有這樣那樣的投機者,來把善意扭曲,美儲局以為減息可以減少供樓者負擔,誰料銀行卻寧可借錢與人去炒金、炒油,而不是去利置業者,結果是事倍功半。
上周四,歐洲央行沒有減息,歐元升,到上周五,因為美國就業經濟數差,美股下挫時,歐洲央行就立時出來表示,有需要的話,會向銀行注資,這一再反映,歐央行是知問題所在。
反觀,美儲局及美政府除了提出減息及一些刺激經濟方案外,對銀行注資之舉,是鮮有提及的,是因為伯南克等人的道德包袱太重,又或是認識不深,始終給人個隔靴搔癢之感,這會有甚麼後果?
別見獵心喜炒油去
環球市場的資金將會緊拙,市場息口高踞不下!正常商業及投資被窒礙,但投機的卻反因平息而可以大炒特炒,造成了商品市場的單蹄馬升,到某日,這又將是另個泡沫,不好解決。而投資者在今年之內,亦不宜太見獵心喜,以為不炒股可以去炒油,免招不必要的損失。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