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把股市投資視為資本盛宴的人們來說,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黑石之損無疑是一個強烈的警示。
國家外匯持有的黑石股份,有四年的禁售期。因此,短期的浮虧也許還遠未達到蓋棺定論的時候。但是,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的短期虧損才格外讓人擔心。因為既然進入了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對於一個投資公司來說,如何控制風險就是取得收益的保障。如果連眼前的事都把握不住,時間長了,不就更說不清了嗎?憑什麼說時間會特別照顧國家外匯的第一筆投資呢?
儘管黑石現在改譯為百仕通,但在包括羅傑斯在內的美國有識之士眼裏,投資百仕通,只怕一通都不通。MSN的朱巴克等資深財經觀察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低息造就的美國資本賺錢遊戲已接近尾聲。黑石的上市,也許恰好成了這一時代結束的標誌。羅傑斯更直截了當認為,投資黑石是一個“選擇錯誤”或“錯誤決定”。他說,如果換作他的話,他會從戰略和投資角度考慮買進原材料。
事實上,在外匯儲備的投資問題上,我國國內的有識之士也早就提出應糾正將其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向性錯誤,也早就有人呼籲增加黃金及其他短缺戰略資源儲備。可惜的是,有關方面的急功近利和人們所期望的深謀遠慮南轅北轍。
現在看來,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青睞對國外私人股權投資機構的股權投資,同國內上市公司的熱衷於股權投資和股票炒作如出一轍,反映的都是一種把資產價格泡沫的增長當成提升資產價值和提高經濟效益的捷徑的指導思想。有這種思想當家,不投此黑石也會投彼黑石。這不,前頭國家外匯投資公司30億美元的投石問路還沒來得及聽到回聲,後頭國家開發銀行的又一個30億美元就迫不及待又出手了。
其實,來自投資收益的高增長是一種誤導。
以國內股市為例,截至2006年12月31日,參與證券投資的上市公司有500家以上,購買的證券股份總數達到200.16億股(份),當時的總市值達到1502.46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季報顯示,這些投資高達475億元的投資收益,佔其全部凈利潤的比例為34.3%,比2006年的21.89%提高了五成之多。
誠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增加對股市的投資對投資人本身公司的業績起到了較大的提升。隨著股價的上漲,增加了公司的投資收益,進而又讓市場對公司增強了信心,吸引他們進一步推高股價。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良性迴圈。不過,當股市逆轉時,這種模式也很容易演變為惡性迴圈。屆時股價下跌會拖累公司利潤減少,利潤減少又會影響市場信心並繼續增加股價下跌壓力,進而又會損害公司業績。
來自投資收益的高增長是一種誤導,它讓人誤以為有一種捷徑,不用辛辛苦苦搞實業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企業搞上去,把經濟搞上去。可是由於公允價值所反映的一些資產的最新估值只是某個時點的賬面價值,這種異乎尋常的高增長是不是具有可持續性,卻是一個誰也無法作出保證的事情。
屬於虛擬經濟範疇的資本運作其作用和重要性,是不是遠大於實業經營甚至整個的實體經濟,是一個偽命題。如果資產價格泡沫的非理性暴漲成為一種刻意的追求,成為一種傾向,勢必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影響到未來中國上市公司的經營模式乃至整體經濟模式的改變,那將是一個極大的危機。這也是黑石之損之所以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重視的意義所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