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已達1.4萬億,熱錢不斷流入,流動性推動股市、樓市節節攀升,通貨膨脹預期有增無減——整個宏觀形勢令人驚喜,更讓人憂慮。在此形勢下,通脹或升值似乎已經成為必然的無奈之選,資產泡沫問題則在警示國人免遭"日本危機"。
人們不會忘記,1980年代中期,日元迫於外在壓力簽署了<廣場協議>,此後,日元大幅升值。隨之而來的卻並非貿易順差的減少,而是外匯儲備的大量增加,M2和M3增速大大高於基礎貨幣,實體經濟投資機會和回報銳減,這使得虛擬經濟成為投資焦點: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相互傳導,急劇放大。日本的急剎車政策導致泡沫破裂,接踵而來的是"失落的十年"。目前中國的匯率利率政策,恰好跟1980年代的日本相反。當時日本本幣大幅度升值,同時拉低利率;目前中國的道路是緩慢提高本幣匯率,同時提高利率。我國這種"逆日本"路線是否可以看作是一條成功的路線?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麼?相信誰也不敢打保票。
面對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和不斷吹大的資產泡沫,人民幣是否該一次性大幅升值?手握鉅額美金,即將成立的中國外匯投資公司是否堪當大任?貨幣戰爭是否已經近在眼前?9月22日,"天籟之音·巔峰對話"第五場圓桌討論移師廣州,就以上問題,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廣東金融學院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磊,《貨幣戰爭》一書作者宋鴻兵、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兼南方日報出版社社長丘克軍、本報副主編劉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當代金融發展理論奠基人羅納德·麥金農教授就相關話題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接受了本報採訪,是為21世紀北京圓桌第150期。
人民幣升值:"陰謀論"與貨幣戰爭
21世紀:十幾年來,中國出口和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美國等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讓人民幣升值的背後是否有陰謀?
鐘偉:我不認為讓人民幣升值是陰謀,是否有人能列舉人民幣升值對其企業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危害?恐怕很少。對人民幣升值的恐懼症是一種自卑感的表現。
無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背後是否是陰謀論,要達到的終極目標是拉平中國財富和世界財富的差距,這樣人民幣就要升值,升值有利於境外投資和提高人們的生活。
我們不僅要看到人民幣升值正確性,也要看到其戰略性。舉個例子,依照1:7.5的匯價,中國的GDP大概是美國的60%-70%,但歐洲和美國的金融資產是其GDP的5-7倍,中國的金融資產佔GDP的比率大概是2.2倍。美國的金融資產的規模是中國金融資產規模的15倍,從金融財富的角度看,中國的財富只有美國的十五分之一。人民幣和美金不該有這樣巨大的差距。中國現在是金融窪地,歐美的資產都是注水肉,我們現在也要成為部分注水肉。
陸磊:人民幣的升值本身沒有任何陰謀可言。中國產品價格在不斷上升,也是導致美國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降利率不應該與通貨膨脹同期存在。
宋鴻兵:有一些概念要弄清楚。一方面是不斷創造出來的財富,另一方面是貨幣,這兩者是有差別的。人民幣的發行在最近兩年偏快,對生活服務的購買力是下降的。美元發行速度更快。我覺得中國的資產要成為注水肉似乎不大可能,資產泡沫化之後,比如說買股票賺了很多錢,而沒有買股票的人就虧了,在實際效果上加速了社會的兩級分化。
21世紀:中國金融體系即將全面開放,怎麼應對金融風險的提高?是否存在貨幣戰爭的危險?
宋鴻兵:有一種說法認為,國際熱錢達到了3000億美元,這些錢都在中國房地產業上。一旦人民幣快速升值,各行各業成本都會上升,國外感覺中國經濟失衡比較嚴重,國際知名學者可能會站出來一起指出中國的經濟有很大的泡沫,然後熱錢會流向海外,有可能爆發類似日本當初面臨的金融戰。如果中國國內各個方面沒有警覺,從國際熱錢的角度來看,也許是今年年底,也許是2008年,他們就會選擇一個時機收網。
陸磊:如果爆發貨幣戰爭,中美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彼此不是蹺蹺板的關係。
鐘偉:在人民幣調整過程中,甚至在今後非常長的時間內,中國都應該保持極強的金融管制。在人民幣沒有達到市場水準之前,國內的資產都是被低估的。寶鋼的市值是2400億人民幣,它拿出60%的股份與通用拿出6%的股份進行換購,看上去是非常公開公平的。但事實遠非如此。現在允許國際大企業並購中國企業,相當於廉價大甩賣。
緩慢升值?一次升值?
21世紀:中國的本幣在"7·21"匯改之後一直緩慢升值,面對資產泡沫的嚴峻形勢,您是否贊成一次性大幅升值?現在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後果是什麼?
鐘偉:我贊同人民幣升值,不贊成說"一次性到位"。因為不知道到"位"在哪。但肯定是一次性調整,要改變水煮青蛙式的外貿改進狀況,也應使外資效應向更好的方向轉化。
中日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多不相似之處。1973年到1985年日元每年升值5.1%。在第一階段,日本完成了出口導向型戰略,第二階段,日本的製造業和國際影響力都沒有變壞,第三個階段是日本的泡沫崩潰。
1978年到現在,我們走過的歷程跟日本一樣,但兩國有些方面很不同:
一是中國沒有日本的勞動力短缺現象;第二個不同在於,為了對付房價股價的上漲,日本在1988年時比較慌亂,加息七次,緊縮的力度過大,這就導致了資產市場的泡沫破滅。現在中國國內面對同樣的問題,但調控節奏相應比較溫和理智,會讓泡沫慢慢破滅。
最後一點是中國的學習曲線上升得非常快,我們用10年學會了做包含幾百個零件的東西,又用10年學會了做需要上萬零件的東西。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中國能夠承受住人民幣回升到正常市場的水準所帶來的變化。
宋鴻兵:人民幣升值是慢還是快,要考慮國外的風險。人民幣應該升,而且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可以一次到位,但是現在的條件不太適應,目前熱錢非常看好國內市場,對人民幣升值很有野心。一旦快速升值後,這些熱錢隨時可能從中國市場上流向國外。
丘克軍:對人民幣一步到位升值,我還是有疑慮。
第一要解決升值帶來的訂單外流問題;第二要解決工業化初級階段農業人口轉移問題,我國還有3.5億農業人口,其中的2.5億要轉移為城鎮人口才達到工業化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農業人口占總人口10%以下。相對應美國數據是1.6%,歐洲是2.4%,南韓是6%。人民幣一次性升值導致訂單價格提高,中國製造優勢喪失,農業人口轉移放緩,工業化步伐也會放慢。
第三是如果人民幣幣值與發達國家縮小,消費、投資與外貿三駕馬車當中,外貿這一塊速度會降下來。要想好相應的後招。
陸磊:人民幣匯率的一次性調整不失為一個好政策,但沒有官方可以定下來的一個匯率值,問題是要取消匯率變動限度,均衡只有靠市場發現。
目前沒有觀察到中國的產業在轉移,還沒有看到可競爭的對手,定單不一定會轉移。我關心的是周邊哪些國家的股市和樓市值得讓外資轉去投資,只要升值沒有對中國經濟造成危害,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另外如果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問題,我擔心境外投資者可能會出現破產的問題。
鐘偉:如人民幣緩慢升值,定單是逐步外流,其成本主要是外貿經銷商和廠商來共同承擔。如果在人民幣一次性升值情況下,所有的廠商都會調整出口報價,英國和歐美的進口商要麼不接受,要麼接受,定單轉移的難度大得多,而且印尼和孟加拉距離中國製造業的水準還很遠。
人民幣升值,外貿肯定會受到衝擊。但根據調研的數據,外貿企業從總體來看是受益的。有70%的廠家由於人民幣的升值受損,30%的廠家受益,但後者的受益總金額是前者受損總額的4倍。
是否會失去外貿這個引擎,我還是打問號。即便人民幣匯率有明顯調整,但我還看不到在出口能力上有能跟中國相比的發展中國家。而且我們現在的投資是不足,而不是過剩。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公共投資不足,政府在給國民提供清潔的水、安全的食品、便利的道路、良好醫療與養老等方面投資都是非常不夠的。
21世紀:就狙擊國際熱錢而言,一次性升值是否是一種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鐘偉:從中國的情況看,一年之內進來的資金過多。我們定位於長期投資型資金,根據人民銀行的反洗錢局的數據,1999年到2005年投資資金流動大概是3000個億,我們可以估計,從1999年到現在,長期的投機資金不會少於5000億的,如果穩定了,可能在相當時間內的事情並不會做,該套利的套利,該套現的套現,所以我們的決策都是在不同的情況做下的決策。
宋鴻兵:中國的改革開放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如果這3000億美元的熱錢有巨大的獲利空間,就有極為強烈的套現慾望,而次按引發的金融問題爆發後,美國恰好又出現了現金荒。
我比較反對在現階段一次性劇烈升值。現在只要讓人民幣緩慢升值,有本事熱錢就慢慢耗著。在快速套現的想法破滅之後,它們慢慢會撤出中國市場。
陸磊:在目前的情況下,正因為美國金融市場產生結構性缺陷,中國更會是有激勵性的市場。是否有熱錢撤出,我還是持相對懷疑的態度。無論是什麼樣的投資資金,無論是賺到多少錢,肯定會落到央行的儲備上,即使你要撤出時,恐怕中央銀行不能一步到位。
萬億外儲與"中投"方向
21世紀:中國外匯投資公司的基本架構也在逐步完善,您認為中投豪華的團隊是否註定外匯投資的成功?您對它的信任有幾分?我們看到,中投入股百仕通並不是把所有的投資精力都放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而是將很多精力放在中國,比如入股藍星集團。這相當於借中國人的錢又投回到中國,拿了中國的流動性,倒一下手,又添到中國流動性的池子裏。
陸磊:我認為中投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行政干預的程度。
第二個是投資團隊的問題,有很多專業人士成為中投公司的人員,會對它的經營帶來好處。我並不贊成其組建一個很豪華的團隊,根本問題在於這個公司的目標和定位,絕不能把中投公司弄成一個宏觀調控者,它僅僅是一個商人,一家公司。
劉暉:主權財富基金(SWF)的規模到上一年度已經達到2.5萬億美元,已經超過對衝基金,而且因其具有國家背景,說引人注目也好,說樹大招風也罷,其投資行為具有不同的波浪效應。有媒體稱主權財富基金運作很多時候具有跨國國有化色彩。因此,需要確立一些基本的"拇指政策",也就是最基本的定位。剛才大家談到中投公司是一個商人,的確,像主權財富基金這樣的投資運作,其最根本的出發點應該是追求長遠投資目標的最大化,如果目標太多,有很多靶心的話,容易適得其反。
鐘偉:美國要求中國增加透明度,說中國把錢投入到美國的基金,需要把自己的投資組合和投資人告訴它,否則它就不知道中國要幹什麼,會認為中國在國際市場的活動將給市場帶來很負面的影響。這是在瞎扯,現在除了上市公司公開募集的股票要披露資訊之外,私募基金全都不會公開。
陸磊:中投公司成立後,有可能自覺不自覺被當成有宏觀調控目標的決策性機構。外匯儲備是公眾靠出口換回來的,財政部發債,然後找中央銀行置換外匯儲備,一定要對公眾負責。中投公司要保證投資的安全性。
宋鴻兵:總的來說,不要進行風險性太高的投資。公司裏應該有戰略分析機構,或者是戰略分析人員,比如美國的次按危機,要能夠提前1-2個月預測出來。我認為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
在考慮投資時還是要有戰爭的思路。商場如戰場,得有迂迴,西方的一些機構都是不透明的,如果中國把全部的東西都透露出去,對手會直接掌握我們的意圖。
21世紀:很多聲音建議外匯儲備應該投資于黃金、資源類的大件商品。您怎樣看待中投的投資方向?
宋鴻兵:依照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現在的局面,我認為進行金融投資時應採取保守的局面,在收益和安全性兩個原則中,要更強調安全性。真正好的資產沒人會賣給你。如果把目標面向高收益的投資,中投很可能面臨高風險。
而保守的業務,我比較贊同黃金類的資產。中投去收購資產,可能背後會有國內的一些企業推動。在中國的工業化高速發展過程中,買一些石油、黃金儲備,中國的長遠發展用得著。
中國現在的黃金儲備是偏低的,600噸。在國際上,黃金的交易量非常低。如果中國在交易賬戶上出現想購買黃金意圖,對方馬上會警覺,所以不太可能由央行來收集黃金,應該由民間零敲碎打地去購入。
鐘偉:中國要增加黃金儲備,但黃金本身也不保值,20年黃金價格沒有什麼變動。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