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Bitcoin是用來長線對沖的

Bitcoin是用來長線對沖的圖片1
在未有今天的中央銀行,也未有所謂的公開市場運作之前,歷史上其實已經出現過各種量化寬鬆的案件。

最經典的,莫過於古羅馬帝國自公元33年首次人為地壓低利息,到往後不斷將貨幣中的「含金量」減少,整個羅馬帝國興衰史的後半,從貨幣史的角度來看,一幕幕都是動魄驚心。歷史不斷重複。幾千年下來,對貨幣的管理失控,總是各種社會不穩和爭端的源頭。當然,我不是說金錢是萬惡的。相反,從歷史我們可以見到,只要發行貨幣的權力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結果就是一場又一場的人禍。
發行貨幣的權力,不,更正確一點說,應該是「透過發行貨幣獲利的權力」,是有專有的名詞,叫Seigniorage。一般而言,要是貨幣的面值等於背後掛鈎資產的價值,Seigniorage的價值是零,甚至是負數。不過,假如發行的貨幣,面值是高於背後資產的市場價值,那麼發行貨幣就是有利可圖的生意;而且在歷史上,大多數有利可圖的生意,最終都會落入少數權貴的手上。金、銀和銅,自古以來都是貨幣的「錨」;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貨幣本身就是由這些金屬所鑄成。但是每當鑄幣的專權被收歸國有,統治者便有動機去將貨幣的面值逐漸提高,與此同時,強迫人民接受以「法定貨幣」進行交易。歷史上,租稅很多時都是以實物「上呈中央」,又或者以某些奴役的形式出現,而政權向人民強徵貨物時,通常都是這些貨幣的支付。這是千古以來的剝削,榮譽歸於勝利者,但背負了污名的,卻是不懂說話的錢幣。
1636年的鬱金香狂熱,許多分析都着眼於當中的非理性亢奮,但很少人留意到1630年代大量從歐洲流入的金、銀幣對貨物價格的影響。話說當時正值「三十年戰爭」的高峰期,窮兵黷武的諸侯國只好透過發行貨幣來支付各種開支。結果,貨幣統統湧入當時的國際交易中心阿姆斯特丹,結果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鬱金香狂潮。究竟鬱金香和Bitcoin,是否發生在不同時空的同一件事?Bitcoin開宗明義是一種貨幣,而且這種貨幣有很多優點,但也不容抹殺Blockchain在交易上的一些先天缺陷。其次,我不懷疑Bitcoin作為市場上一種交易媒介的功能,但只要一日各國政府不接受這種貨幣作為一種可作交收的商品,最終Bitcoin還是要兌換成其他貨幣。Bitcoin在可見將來繼續會存在,但也肯定取代不了由各國政府所發行的貨幣。不過,我相信Bitcoin絕對有條件用來對沖法定貨幣長期貶值的工具。其他加密貨幣,或多或少有泡沫的意味;尤其是那些供應沒有上限的,又或者交易用途成疑的,當中最大風險是最終可能沒有辦法將價值體現。說到底,政府發行的所謂「法定貨幣」,不宜用作儲值之用,過去如是,現在如是,在可見將來亦如是。黃金也好,白銀也好,甚至Bitcoin也好,都比「法定貨幣」更適宜作長期儲蓄,因為這些商品的供應不會受政治影響,而政治大家都知道,永遠都只是少數人的玩意。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
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經世濟民Bitcoin是用來長線對沖的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