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麵、韓燒牛肋骨、T骨牛扒、黑椒牛柳等,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牛食。營養師指出,牛隻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有別,其中港人最愛的牛腩最肥、脂肪量最多,不宜過量進食。愛鋸扒又要食得健康,宜揀選脂肪量少的牛柳或西冷牛扒。選擇鮮牛、少用醃料及芡汁等,都是食牛、煮牛的健康貼士。記者:梁麗兒
港人對牛腩情有獨鍾,咖喱牛腩飯、牛腩麵、蘿蔔燜牛腩等,幾乎隨處可以食到。註冊營養師梁慧思表示,牛隻腩部運動量最少,儲存脂肪最多,每100克牛腩便含26.5%脂肪。牛腩煮熟後,脂肪會呈較淺色,可去除後才食用。牛肋骨及肉眼近牛前腿位置,也是脂肪較多部位,牛肋骨的肉與脂肪均勻分佈,難去除肥膏。T骨扒也偏肥,最好在烹調前先切走脂肪。她說,上述牛部位因脂肪量多,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人士不宜食用,痛風、腎病及糖尿病控制較差的患者,宜遵從醫生或營養師意見食用。
追求健康不妨選擇脂肪含量低於10%的部位,如牛𦟌、西冷、牛柳等。梁指,自家烹調牛𦟌較佳,可控制醃料份量,宜多採用五香料、少落滷水,減少鈉攝取。
梁慧思表示,牛隻不同部位脂肪有異,應學懂食牛策略。
扒汁高鈉 芥辣低脂
西冷肉位於臀部隔籬、牛柳位處下背深層肌肉,脂肪量少,特別適合減肥人士食用。此外,牛肩、牛腿等部位因運動量大,相對較瘦,前者多用作打邊爐,後者較少食用。
除了要識得揀脂肪量低的牛部位,也要控制食用量,梁指,成人每餐食肉份量應如自己手掌大小,「牛腩脂肪多,唔建議食足手板咁大塊,食到掌中心份量就夠」。美味扒餐醬汁也是致肥關鍵,燒汁、黑椒汁、茄汁等都是高鈉醬汁,最好少食。芥辣熱量及脂肪量較少,並能帶出肉味,為較佳醬汁選擇。要減少用醃料,可揀選新鮮的牛,配合黑椒、少量鹽或少量海鹽烹調。
秋冬最宜BBQ與打邊爐,牛扒、雪花肥牛等都是常用食材。梁建議燒烤宜選西冷牛扒或牛柳,有助減少脂肪攝取。可先將牛柳切粒,配搭各種蔬菜,例如三色椒、菇類等,炮製成有菜有肉的惹味串燒。若打邊爐,以熟肥牛計算,建議進食份量不應多於半碗。
生炒牛飯含脂58克
梁指,茶餐廳的碟頭飯如一碟牛腩飯含45克脂肪、一碟生炒牛肉飯含57.9克脂肪,均屬高脂肪,成人每日從飲食攝取的脂肪量不應多於60克,若午餐吃一碟生炒牛肉飯,已接近全日脂肪攝取量,若連同其他食物計算,隨時爆燈,宜控制食用量。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1007/1932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