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氣溫降,空氣也日漸乾燥,不知你是否感到,喉嚨乾、口又乾,甚至出現皮膚乾燥等症狀?原來這可能與「秋燥」有關。
中醫認為,秋天陽氣下沉,燥氣上升,初秋天氣尚熱,有時會燥而熱,到了深秋,天氣逐漸轉涼,就會變成涼燥。香港中醫學會副主席、註冊中醫師鍾啟福表示,受「秋燥」侵襲,人體此時容易出現類似咽喉不適的感冒症狀,同時或伴有上火、皮膚癢及便秘等乾燥現象,其實這些都與肺臟有關。從屬性上來說,秋天對肺臟產生影響,原因有三:
一、肺司呼吸,是人體防禦病邪的第一道關口,如咽喉、鼻、氣管等。
二、肺主皮毛,所以秋天容易皮膚痕癢,尤其是陰虛、血虛的體質,如女性及年長人士。
三、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乾燥天容易使大腸水份不足,造成大便不暢。
「秋燥」是統稱,一般可分為溫燥和涼燥。「溫燥初起時多見於乾咳無痰、咽喉乾痛、身熱頭痛、鼻乾唇燥、心煩口渴。涼燥則表現為唇燥咽乾、惡寒無汗、流涕、咳嗽痰白但量不多。」因此,處理溫燥和涼燥的方法也有不同,溫燥要清燥潤肺,涼燥要治宜辛開溫潤。防治溫燥可選食梨、甘蔗、馬蹄、葡萄、百合、桑葉;防治涼燥可選食蘋果、白果、銀耳、核桃、胡蘿蔔、杏仁、紫蘇葉等。
事實上,咽炎是秋天常見疾病,中醫稱之為「喉痺」,病因和病機常常與風熟或風寒反覆發作有關,或嗜食煙酒辛辣、用聲過度等。「如肺陰虛津液不足,每當秋天乾燥之時,都會令病情加劇,咽喉失養,則虛火上炎。此外,腎臟亦十分重要,因為腎屬水,肺屬金,金水相生,腎之經絡上絡於肺,腎陰虛可致肺也陰虛。」
他又認為,濫用抗生素或消炎藥,都是引致感冒常常反覆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咽痛不適時,很多病人會自行到藥店購買感冒藥、消炎藥、化痰藥、抗生素等進行自我治療,咽痛雖止於一時,但當藥效消失時咽炎又再發作。」長期服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咽喉部菌族失調,反而逐漸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力。「其實咽痛不適時,如沒有伴隨太嚴重的感冒症狀,單純性咽痛可以漱鹽水,鹽有清虛火的作用,為口腔消毒。平時多飲暖水,不要熬夜,注意休息。」
秋燥不只帶來「喉痺」,還會影響皮膚。天氣逐漸乾燥,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常常會感到全身瘙癢不止,皮膚瘙癢往往先發生在身體的某一部位,以後轉移到身體的另一處或波及全身。瘙癢的性質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像火燒火燎,有的像蟲走蟻爬,有的像蚊蚤叮咬。瘙癢多是陣發性,以晚上睡覺前最為嚴重,常會因瘙癢的鑽心而難以入睡,影響日間精神狀態。癢的程度會愈來愈重,但這種瘙癢症,瘙癢雖嚴重,一般卻不會出現明顯的皮疹。
鍾醫師說:「究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氣候乾燥,加上體內血虛陰虧,皮膚的油脂分泌減少,皮膚失於滋養所致。」搔癢症的發生,亦可以是膚萎乾燥粗糙之故,或跟洗澡次數太多、使用鹼性肥皂有關;過食辛辣煎炸及魚腥發物亦是主因,因此我們要儘量避免。
他表示,想減低秋燥對身體的影響,謹記乾燥天的飲食應偏於甘涼滋潤,不可太過滋膩,以免阻礙脾胃功能,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更應避免食用辛辣煎炸食物,因其燥熱傷津,如咖啡、煎炸食物、蔥、蒜、辣椒等,應嚴禁煙酒。酸甘可化陰,可多用酸甜之品如酸梅汁、話梅、佛手果、藏青果、檸檬汁等生津止渴食品。」
梨是很好的生津水果,秋天適宜多吃梨子,能生津止渴、滋養肺胃、滋潤皮膚。如果胃不好,可以蒸熟來吃。而皮膚乾燥痕癢者,把梨皮削下,用梨皮的內側擦拭皮膚,有助紓緩痕癢,梨也能夠通便,對排毒有好處。另外,秋天容易眼乾,為好好保護眼睛,減少到塵埃多的地方,必要時使用人造淚水紓緩眼部症狀,亦可用杞子及決明子做茶療。
【秋燥湯水食療】
玄麥甘橘茶
材料:麥冬15 克、玄參15 克、甘草6 克、桔梗15 克。
做法:將以上4 味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水1,000 毫升煎至400 毫升去渣取汁。
用法:每天2 - 3 次,每次200 毫升。
功效:養陰利咽,尤其適合需要長期用聲人士。
雪耳南北杏蘋果湯
材料:雪耳30 克、南北杏共15 克、蘋果1 個、雪梨1 個、豬𦟌適量。
煮法:豬𦟌汆水,雪耳浸水洗淨,蘋果及雪梨洗淨去芯,以上材料放入鍋中煮2 - 3 小時。
功效:潤肺止咳,尤其適合容易咽乾、喉嚨乾及咳嗽的人士。
玉女養陰湯
材料:天冬、北沙參、玉竹和石斛各15 克,豬肺1 個,燉熟食用。
煮法:豬肺洗淨後汆水,再將以上食材用清水燉3 - 4 小時,調味後可飲用。
功效:補肺滋陰,潤澤皮膚,尤其適合更年期皮膚乾燥者。
黑芝麻雞蛋湯
材料:黑芝麻30 克、雞蛋1 個、蜂蜜5 毫升。
煮法:黑芝麻打粉,加熱水攪成糊狀,再加雞蛋拌勻成蛋花,待降至微溫後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滋陰補腎,尤其適合大便乾結者。
注意:糖尿病人士可去掉蜂蜜,高膽固醇者去蛋黃。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