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減甜知易行難,專家解構不少人常有認知行為不平衡表現,明知攝取過量糖份易致肥,增加糖尿風險,卻常找藉口逃避,要改變心態,要瞭解糖對健康的害處,如每10名港人就有一人患糖尿,感受健康問題「逼到埋身」。臨床心理學家教路以「嚐細味」概念減糖,如不加糖飲檸茶,感受檸檬果香及原味,可較易轉變口味。
記者:嚴敏慧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與社聯2010年起推行「快樂家庭廚房計劃」,利用正向心理學理論設計「正向溝通五常法」,以「嘗喜樂」、「嘗投入」、「嘗讚美」、「嚐細味」及「嘗聆聽」,鼓勵市民把握與家人用餐時間,提升家庭正向溝通能力,今年更加入主張少糖的健康飲食及運動元素。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姚穎詩則指,「正向溝通五常法」當中的三常亦有助減甜,如「嚐細味」就是運用五感,視、聽、嗅、味、觸去細味食物,提升對食物的享受;如不加糖檸檬茶,大多數人覺得又澀又酸,若先不批評這味道,「嗒真啲」反而會享受這種酸味,亦會感受檸檬果香。放慢進食速度品味食物,研究亦指可減低進食量,間接減少糖攝取量。
家庭成員間可「嘗讚美」,互相鼓勵減糖,「小朋友飲少咗可樂,要讚『真係乖喇』」;「嘗喜樂」著重分享開心事,營造快樂氣氛,故在餐桌上談論減甜好處,互相關心慰問。
全港逾70萬糖尿患者
本身是護士的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賽馬會「愛+人」計劃研究主任賴婉君表示,少糖對身體好人人皆知,但卻未必願意實行少糖飲食,不少人回應減糖後不好味或無這習慣,正是認知行為不平衡表現,有些人決心少糖卻無恆心,常出現做嘢好辛苦,食甜嘢開心嚇或食埋今次先等藉口,未能成功減糖。
賴指減糖有實際需要,因為本港有逾四成成年人過重,且比例有上升趨勢,糖尿病患者全港逾70萬,預計2030年病人數目將增至92萬人,即13%人口患病。要活得健康,應防患未然,減少攝取糖份。實際減糖需先計算每日糖攝取量,「早餐飲奶茶落幾羹糖?會唔會飲汽水?」再設定減糖目標,但不能一步登天,「奶茶每日飲變隔日飲,汽水減半罐先」,讓味蕾逐漸習慣。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722/192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