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劉穎將於下月6日主持SEN學童小組訓練策略工作坊。資料圖片
主流學校實行融合教育,同一教室會有不同類型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包括自閉症、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及讀寫障礙等。這些學童面對的困難和學習需要各有不同,支援方法亦要相應配合。推行融合教育的學校,除會優化教學環境,建立共融文化,實行小組訓練是現時融合教育普遍採用訓練模式,於日常課堂外另安排輔導小組,將相同問題的學生,以4至8人一組,提供互動訓練平台。
小組訓練強調朋輩關係,導師特別鼓勵組員間互相分享和尊重。
建立持續朋輩支援
在訓練前,導師先要與組員訂立共同目標,要組員一同承擔與遵守,例如要組員一起投入參與、合作及互相包容,當中加入一些獎勵元素,讓他們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學童於小組訓練中,能建立持續、平穩的朋輩支援,有助提升社交技巧,特別是對自閉症兒童改善更為明顯。小組工作的好處能讓組員有被接納感覺,從而明白所有組員都有共同需要,而非個別問題。透過完成共同目標,能提升學習動力,集思廣益。此外,小組提供了一個真實互動的社交環境,讓組員能應用技巧,導師亦可從旁觀察。
小組訓練的導師除了提供安全、值得信任的分享平台,更擔當促進者角色,鼓勵組員參與,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員。所以在成立小組介入時,策略上要特別注意分組方式、如何定立個人及小組訓練目標、如何保持持續且穩定的朋輩支援,及治療為本的互動。本會將於6月6日舉行支援SEN學童小組訓練策略工作坊,讓前線教育工作者、社工及家長參加,為融合教育做好準備。
隔週四刊出
撰文: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教育心理學家劉穎
電郵:mailto:aped@heephong.org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528/191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