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普及化,男女老幼個個至少有一機在手。正由於經常機不離手,手痛、頸緊膊痛、頭痛的發生機會大大提升。想預防這些痛症,絕不可能叫你唔用或少啲用,而是要——用得其法。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AFTC)註冊物理治療師劉建榮表示,不少人使用手提電話時有一些共通點,如經常低頭。「頸椎有個天然弧度,承受的壓力最少,常常低頭的話,關節壓力大增,周邊肌肉需要更多力量,令肌肉繃緊,容易疲勞,甚至造成發炎、勞損;頸側有些神經線負責手部活動,都有機會受到干擾。」問題在,年青的低頭族可能只覺得疲勞,但隨著年齡增長還經常低頭玩電話,徵狀會逐漸浮現。
另一個通病是使用時間過密,在此情況下,會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身體關節的作用是使人做出不同的動作,經常呆坐,關節不活動,這些關節受壓程度會增加,肌肉繃緊程度上升,當肌肉愈來愈緊,血液循環便不暢。」很多低頭族都喜歡單手拿著手機使用,他們的手機甚少放在中間位置,而是歸向一邊,頭部和頸部也順應打側,頸一方的肌肉被牽扯,另一方肌肉被夾實。可知道,長久以後,被夾實的肌肉變得緊張,關節受壓,影響負責手部的神經線,出現手部麻痺不適。
有些人愛躺在梳化或睡床上玩電話,原來是引致勞損的危險動作之一。「手機有一定重量,愈大部就愈重,向天躺臥時手臂屈曲承托著手機,其中三頭肌付出最大力量支撐重物,所以會特別疲勞,長此下去,肩膊和手臂肌肉會愈來愈緊張。至於側身躺臥使用手機,通常向上方的手會凌空吊起,造成痠軟問題。」過分專注看電話而忽略處身的環境,有很大機會發生意外,例如在道路上邊行邊篤手機,一不小心失去平衡跌倒受傷,如拗柴。「見過不少人於上落扶手電梯玩手機,其實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構成危險,所以為了安全,有時都要忍一忍手,留待在合適的地方使用。」
他又提醒大家,平時甚少運動,體能一般,加上專注力不足,意外發生後受傷機會甚高,反之身手比較靈活,機能反應好,平衡力不錯,時刻集中精神,意外發生及受傷機會率減低。「就算別人失足或撞向自己時,都來得及作出反應及保護自己。」
怎樣才是適當地使用手機?劉建榮表示,避免成為低頭族、單邊身體過度使用,手機的位置最好放在前方正中位置,高度則介乎肩膊與口部之間的水平線。如面前有桌子,手肘放在桌上,利用二頭肌的力量承托手機的重量,減少肩膊、手部過度用力;左右手輪流拿著手機,可防止其中一隻手過勞。篤手機時,亦不要習慣指定一隻手指。
一般來說,平時不做運動,本身肌肉力量不足,支撐自身體重已很吃力,再承托更多的外在重量,並且持續不良姿勢,會增加勞損的機會。「都市人除了保持經常運動的習慣,應多做伸展運動,包括伸展頸部與肩部的斜方肌、肩胛提肌等,減少頸椎神經被壓迫的可能性。伸展前臂,可令繃緊的手前臂肌群得到鬆弛,預防手部肌肉勞損。」
他補充,有時還要做針對性的鍛練運動,例如頸部有一組肌肉名為深層頸屈肌,經常鍛練這組肌肉,幫助穩定頸部、維持正常生理弧度,減少關節受壓,低頭族很適合做這個練習。
強化中/下斜方肌運動
動作1a:雙手肘向外平放微微屈曲,手掌向上模擬托著水杯。
動作1b:雙手連肩膊慢慢打開拗向後面,胸骨像被拉開,維持5 秒後返回原位,重複多次。
伸展胸大肌
動作2:雙手舉高向內屈曲,手互扣放在頭枕位置,身直,慢慢拗向後方,此時會感到胸部被拉扯。
軀幹穩定運動
動作3:俯臥,雙手伸直前放,左手和右腳向上提起(半呎左右),維持5 秒,之後用相反手腳再做一次。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