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有時會對女士造成很大困擾,甚至希望「它」能少些來訪,但別以為經期疏是一件好事,這可能是由於多囊性卵巢症所引致,不但可引起不育和子宮內膜癌變,患者很多時也要面對肥胖、多毛及皮膚粗糙等外觀問題。二十多歲的李小姐,結婚兩年多,去年開始計劃造人,但一直未能成功。她懷疑不能成孕可能與自己一年才來兩、三次經期有關,尤其是婚後體重增加了不少,來經便更少,而皮膚也變差了。
為免做高齡產婦,李小姐急急求助醫生,檢查發現原來她的卵巢有多囊性現象,而且子宮內膜也異常增厚,診斷是患有多囊性卵巢症。
多囊性卵巢症是指卵巢中有許多不成熟的卵泡,並且同時有其他症狀,如經期稀疏、不育、肥胖、暗瘡或毛髮較多等等。婦產科專科醫生忻財敏指出,多囊性卵巢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患者因身體賀爾蒙分泌不正常,雄激素水平過高,導致卵巢排卵受影響而引致不育,即使成功受孕也較易流產。另外,患病的婦女也因為雄激素的影響到外觀,出現一些男性化現象,如多毛及易生暗瘡等。他稱,多囊性卵巢症徵狀一般都比較明顯,尤其與體重有很大關係,例如一些本來沒有顯著症狀的病人,當體重上升後症狀便會浮現。
他解釋,患有多囊性卵巢症的婦女常見有胰島素抗阻,導致雄激素增加,故容易有肥胖問題,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新陳代謝綜合症;而肥胖又會令賀爾蒙進一步失調,令多囊性卵巢症的症狀加劇。事實上,部分病人若能控制體重在正常水平,症狀可以不藥而癒;相反,體重超標情況嚴重,不但症狀會更差,藥物治療的成效也會較不理想,所以控制體重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有些婦女因為月經不規則,求醫後發現患有多囊性卵巢症,也有些病人是因為高血壓、肥胖及暗瘡等問題而被醫生懷疑患病,而更多婦女是想懷孕但不成功時才發現自己患病。
忻醫生指出,見過不少個案因為想生孩子而求醫,但病情可能已經較嚴重,原因是子宮內膜因為長期不排卵而出現增厚,最初仍是單純性增生,後來慢慢變成非典型增厚,甚至演變為內膜癌。「如果在二十幾歲時求醫,可以控制到問題;但到三十幾歲先發現,可能已經有癌變,到時便需要切除子宮,令患者無法達成生育的願望。」
他提醒婦女不要忽視經期不規則的問題,經期稀疏或經血變少,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的症狀,也可能是甲狀腺分泌異常或腦下垂體生瘤等等疾病所致,若能及早察覺及處理,可以減低併發症發生。
多囊性卵巢症屬於先天問題,主要透過藥物及手術等,維持月經規律,預防併發症出現,以及改善不育問題。忻財敏醫生指出,治療此病要從多個方向手,例如用賀爾蒙藥物可幫助調節經期,保持行經以防止子宮內膜增生,而某類子宮環也可以釋放少量賀爾蒙達到相類似效果。另外,病人可使用排卵藥及其他輔助生育技術,幫助達到受孕的目的,藥物無效時也可考慮用腹腔鏡卵巢鑽錐術,使排卵變得有規律及減少男性化現象,惟手術效果並非永久性。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