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若沒有不適症狀,血壓越低越健康

經常頭暈眼花,或是早上起床時很難清醒,量血壓又發現度數偏低,容易誤會低血壓是引致暈眩及賴床的元兇。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不少人對低血壓有誤解,其實血壓較低並非疾病,由此引起的暈眩不適更極罕見,大多數人其實是因睡眠不足或體能「唔夠Fit」才會易暈眩。醫學界沒有低血壓指標,只要沒有不適症狀,血壓其實越低越健康,故提醒市民毋須因血壓偏低,而服食坊間一些聲稱可提升血壓的保健產品。

本港四大疾病殺手包括癌症、肺炎、中風及心臟病,其中兩種均與高血壓有關。若上壓(SYS)、下壓(DIA)分別在一百二十及八十度以下,便屬理想的血壓,中風及心臟病率較低。相反,血壓越高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故「血壓寧低莫高」,若上壓升至一百四十度,便需服藥控制血壓。其實醫學教科書並沒有低血壓一詞,不少成年人即使上壓長期維持在九十至一百度,只要並無特別不適便可。外國有研究更指,血壓及脈搏越低會越長壽。都市人普遍血壓偏高,只因為飲食含有較多令血壓上升的鹽(內含鈉),若減少攝取鈉質,血壓也會降低。

血壓低及頭暈在年輕及中年女性身上甚為常見,但大多數人的頭暈並非由血壓低引起,而是「身體唔好」,只有極少數人是因病所致,尤其身形較「的骰」的女性,上壓一般約為九十至一百度,甚至維持在八十至九十度者也甚多。平日工作過勞、休息時間不足、缺乏運動、飲食不規範也容易感到暈眩,只要保持充足睡眠及均衡飲食,每週有適量運動便可改善情況。不少人「低起身見頭暈」,則屬體位性低血壓,也是身體不夠「Fit」所致。除非本身患有多年糖尿病,因病令交感神經受影響,便會在體位轉移時,因血壓上升太慢,出現眼冒金星及頭暈眼花的情況。

由低血壓引致的暈眩其實極為罕見,只有少數人會因情緒突然激動或沒有進食,導致神經反射過敏令血壓突然驟降,出現一瞬間的暈眩,數秒後便會回覆正常,毋須服藥及治療。此情況大多發生在二十至三十歲女士身上,公立醫院估計每週有數宗此類個案。原來導致暈眩的病因甚多,也不易查明,原因可包括貧血、甲狀腺病、腎病、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部份女士在經期前後也會感頭暈。雖然因暈眩求醫者其實「冇病為多」,但若感暈眩也不應諱疾忌醫,可先向家庭醫生求診瞭解原因,由醫生決定是否需進行驗血、照X光及心電圖等進一步檢查。

本港逾兩成人患有高血壓,現時使用降血壓藥甚為普遍,但尤其長者有機會不慎服用過量,原來降血壓藥物的適應性甚強,一般情況下就算患者略為服食過量也不易令血壓跌至危險水平,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稱,「食多一次都唔會有事」。但升血壓藥物則屬極端危險,可引致腦出血及心臟病發作,醫生一般不會處方,更只限由專科醫生如深切治療科、心臟科、麻醉科醫生用於危殆病人身上,如病人心臟衰竭、或大量失血,經輸血後血壓也未見回升等情況。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血壓越低越健康長壽

若沒有不適症狀,血壓越低越健康圖片1
經常頭暈眼花,或是早上起床時很難清醒,量血壓又發現度數偏低,容易誤會低血壓是引致暈眩及賴床的元凶。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不少人對低血壓有誤解,其實血壓較低並非疾病,由此引起的暈眩不適更極罕見,大多數人其實是因睡眠不足或體能「唔夠Fit」才會易暈眩。醫學界沒有低血壓指標,只要沒有不適症狀,血壓其實越低越健康,故提醒市民毋須因血壓偏低,而服食坊間一些聲稱可提升血壓的保健產品。

記者:伍雅謙

上壓至140度需服藥

本港四大疾病殺手包括癌症、肺炎、中風及心臟病,其中兩種均與高血壓有關。若上壓(SYS)、下壓(DIA)分別在一百二十及八十度以下,便屬理想的血壓,中風及心臟病率較低。相反,血壓越高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故「血壓寧低莫高」,若上壓升至一百四十度,便需服藥控制血壓。其實醫學教科書並沒有低血壓一詞,不少成年人即使上壓長期維持在九十至一百度,只要並無特別不適便可。

外國有研究更指,血壓及脈搏越低會越長壽。都市人普遍血壓偏高,只因為飲食含有較多令血壓上升的鹽(內含鈉),若減少攝取鈉質,血壓也會降低。

頭暈因身體不夠Fit

血壓低及頭暈在年輕及中年女性身上甚為常見,但大多數人的頭暈並非由血壓低引起,而是「身體唔好」,只有極少數人是因病所致,尤其身形較「的骰」的女性,上壓一般約為九十至一百度,甚至維持在八十至九十度者也甚多。平日工作過勞、休息時間不足、缺乏運動、飲食不規範也容易感到暈眩,只要保持充足睡眠及均衡飲食,每周有適量運動便可改善情況。

不少人「踎低起身見頭暈」,則屬體位性低血壓,也是身體不夠「Fit」所致。除非本身患有多年糖尿病,因病令交感神經受影響,便會在體位轉移時,因血壓上升太慢,出現眼冒金星及頭暈眼花的情況。

沒有進食令血壓驟降

由低血壓引致的暈眩其實極為罕見,只有少數人會因情緒突然激動或沒有進食,導致神經反射過敏令血壓突然驟降,出現一瞬間的暈眩,數秒後便會回復正常,毋須服藥及治療。此情況大多發生在二十至三十歲女士身上,公立醫院估計每周有數宗此類個案。原來導致暈眩的病因甚多,也不易查明,原因可包括貧血、甲狀腺病、腎病、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部份女士在經期前後也會感頭暈。

雖然因暈眩求醫者其實「冇病為多」,但若感暈眩也不應諱疾忌醫,可先向家庭醫生求診了解原因,由醫生決定是否需進行驗血、照X光及心電圖等進一步檢查。
若沒有不適症狀,血壓越低越健康圖片2
升血壓藥可致腦出血

本港逾兩成人患有高血壓,現時使用降血壓藥甚為普遍,但尤其長者有機會不慎服用過量,原來降血壓藥物的適應性甚強,一般情況下就算患者略為服食過量也不易令血壓跌至危險水平,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圖)稱,「食多一次都唔會有事」,「休息吓就冇嘢,飲多啲水,血壓會上番」。

但升血壓藥物則屬極端危險,可引致腦出血及心臟病發作,醫生一般不會處方,更只限由專科醫生如深切治療科、心臟科、麻醉科醫生用於危殆病人身上,如病人心臟衰竭、或大量失血,經輸血後血壓也未見回升等情況。
from:http://hk.apple.nextmedia ... 150226/19055369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