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於晨,新一年不少人會訂立改掉壞習慣的目標,當中立志「早睡早起」便是一大熱門目標。不過,一下子要改掉遲睡,然後可以早起,確實有難度。外國有專家教導三招,便可改掉這個長時間都改不了的「遲睡遲起」壞習慣。
過往已有研究指出,遲起床不單會推遲工作時間外,更會影響精神健康;美國的研究更發現,「貓頭鷹族」會較「早起族」更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密歇根大學的可持續行為改善專家Michelle Segar則提出3招,協助「貓頭鷹族」可變「早起鳥」。
或許所有人都明白早起有莫大益處,有人更會憧憬如電視劇般的畫面,有食早餐睇、報紙的生活。Michelle Segar指出,首先要問自己為何要做一個早起的人,為自己訂一個理由,而且必須是特定且有點強迫成分,如可有時間做運動、可有足夠時間準備健康早餐、有時間做更多工作等;她強調太簡單的理由只會令自己不能持久維持。
其次是將早睡當作一個計劃,Michelle Segar稱,要瞭解自己為何會遲睡,上網煲劇、瀏覽社交網站、打機等,然後便要懂得節制,若有煲劇習慣的人士,可較鬧鐘提醒自己是上床時間,如每晚11時,鬧鐘一響便熄掉電腦;若是「社交網站控」,便在網站上向朋友公佈你的計劃,並請他們助你一把時刻提醒。她續稱,目前亦有很多手機應用程式可以分析睡眠數據,大家可以善用這些程式,以作出提醒。
最後便是付諸行動。Michelle Segar指,記錄起床與睡覺時間,再評估成效,若效果不如理想,亦可再改善,如提早半小時睡覺等;她說方法因人而異,但概念大致相同,可以因應自己的生活習慣再改善。不過,她提醒要改善壞習慣必須專注,不要改善睡覺習慣時,又同時希望改善飲食習慣,因會令人分心,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