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田徑運動員宜提升肌肉力量及肌腱柔韌度,減低運動創傷。資料圖片
秋高氣爽是舉行田徑陸運會的熱鬧日子,每年這時候不少學生田徑運動員因傷來求診,不同項目如短跑、長跑、跳項和擲項,引致的運動創傷性質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短跑和跨欄運動員較長跑運動員多患上急性創傷,如大腿膕繩肌和四頭肌,或小腿肌肉和肌腱的拉傷等。反之,長跑運動員則較多患上勞損性創傷,如髂脛束綜合症、跑者膝、阿基利斯肌腱炎和足底筋膜炎。相對於跑步項目,跳類項目如跳遠和跳高運動員,更多患上足踝關節或膝關節韌帶受傷,成因大都在起跳或落地一刻意外扭傷形成。
從提升身體質素出發
跑項和跳項的運動創傷多在下肢發生,投擲項目如推鉛球、擲鐵餅和標槍運動員則較多上肢創傷,例如肩袖肌肉和肘關節的韌帶扭傷。因投擲的運動技術上經常需要運動員做半蹲、急速旋轉或急跑煞停動作,因此,膝關節的半月板、軟骨和肌腱的損傷亦較其他項目常見。
還記得自己對運動醫學的首次接觸,始於中學田徑隊教練為我療傷,亦啟發了我對運動醫學興趣。轉眼30多年,運動醫學已經在社區紮根,有更多中學體育老師透過進修和學習,加深對運動創傷防護和初步治療認識,從而教授下一代,不少學生田徑運動員也認識預防運動創傷的基本知識。
正確訓練方法和技術掌握、適當裝備及良好場地和器材對預防受傷固然重要,但運動員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條件不足,這已大大增加受傷風險。肌肉力量不足或不協調、肌腱柔韌度不足、下肢軸心不平衡、缺乏足夠休息,甚至營養不足等,都是引致運動創傷的元兇。各年輕的田徑運動員,要減低運動創傷,應先從自己出發。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恆醫生
隔週二刊出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202/1895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