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大嶼山的藍

大嶼山的藍圖片1
旅行旅遊大嶼山的藍陽光照耀下,幾片藍布高掛飄揚,方點,圓圈,漸變,留白,深深淺淺的藍,給染在麻布上。這色彩用一種名為「木藍」的草本植物提煉,人手染製,代表的除了工藝,還是一種大嶼山藍天綠水成就的美麗。

染製一塊天然藍布藍布出自大嶼山石壁旁邊的大浪灣村,村內只有十來幢村屋,家不閉戶,村民坐在門前聊天乘涼,一派悠閒。這條平靜村落,今年發生了一件破格的事——出現香港第一個天然染布工房。工房由四位80後「藍染師」成立,並不時舉行工作坊;這天就有數位參加者前來,在村子小屋學習藍染。發起人之一杜學知(Max)解釋,藍染屬傳統工藝,利用木藍、蓼藍和馬藍等「藍草」提煉的染料來染布;當中以木藍最常用,原產地是印度,後來中國、日本、台灣等地都有種植。雖叫藍草,但其實葉子都是綠色的,具驅蟲作用;舊時客家人愛做藍染布衫,正為方便下田時防蚊蟲咬,還可以覆染,讓工作服歷久常新;另外木藍還可以入藥,有護肝散火、涼血解毒的效用。
大嶼山的藍圖片2
用衣夾和橡筋紮布,可以製作出方格、圓形等幾何圖案。大嶼山的藍圖片3
工作室外透露淡淡綠意。大嶼山的藍圖片4
衣夾都染上牛仔褲似的顏色。大嶼山的藍圖片5
染好的布,將拼湊成布包、衣服。

簡單解說後,另一位藍染師沙蔚忻(Sasha)帶領大家動手做。各人取得一塊方巾,有參加者問:是否任何衣服或手巾都可染色?「藍染液只能吸附在麻、棉、紗等天然物料上,由於坊間衣物多含人造纖維,有塗層覆蓋,較難上色,而且經過化學漂染,雜質較多,會污染藍染液,並不適合。」Sasha說,就算是一般棉布,他們也會耐心地先以熱水加梳打粉烹煮,洗走表面的漿,才可上色。正式染布前,需先學習紮染、夾染等技巧,即用衣夾或橡筋箍實「留白」位置,防止上色,才會形成點點白色方格,或一個個白圈;若用針線縫合,圖案就更複雜多變。看參加者設計藍染圖案,好像透露彼此個性,有人喜歡對稱線條,密麻麻地加衣夾;有人喜歡簡約,只箍一條橡筋,讓布中央有個圓;也有人甚麼也不加,只想染出一片藍。
大嶼山的藍圖片6
Sasha(左二)教參加者夾染技巧。大嶼山的藍圖片7
工場掛滿深淺藍布,染完布,喝杯茶,很寫意。

萬事俱備,可以染布了。工場後方的低矮磚屋,以前是豬欄,現在成為染布間,儲放用陳年大陶缸盛載的藍染液。Max打開染缸蓋子,空氣瀰漫一種草腥氣味,缸裡都是藍色染液。這染液利用台灣天然藍泥開成,「當地人把木藍枝葉摘下浸泡兩日後,內裡的藍色色素便會釋放,可利用石灰粉加工製成膏狀染料『藍泥』。」他解釋。有了藍泥,還要自行「建藍」(開染液),過程分3日進行,把藍泥、木灰水、米酒和蔗糖混合,至酸鹼度達11.5,然後於次日和第三日重複添加,其間還要時刻查看染液活躍度,不能大意。參加者先將棉布浸泡清水,緩緩放入缸中,並在水中給布「按摩」,有助均勻吸收染液;3分鐘後上水,神奇的事發生了!棉布被染上一種暗綠色,瞬間氧化成靛藍色,青出於藍,如此重複六次,布便會愈變愈深色,令人入迷。最後,把深藍棉布稍作清洗,卸下衣夾、橡筋,掛起風乾,終於大功告成。雖與想像中的圖案略有出入,倒算一種驚喜。
大嶼山的藍圖片8
若以針線紮染,圖案可更複雜,不過花的時間較長。大嶼山的藍圖片9
Max(右一)與(左起)Daphne、Karen和Sasha成立藍染工房,推廣無污染的染布方法,同時追求理想的工作模式。大嶼山的藍圖片10
磚屋前身是豬欄,現在成為染布間。

一點點染藍
大嶼山的藍圖片11
1.把紮好的棉布浸清水。大嶼山的藍圖片12
2.放進藍染液浸3分鐘,仔細搓揉布身,上色更均勻。大嶼山的藍圖片13
3.把布拿起,靜待氧化1分鐘,顏色漸變深藍。大嶼山的藍圖片14
4.重複浸泡和上水6次後,放進清水,解下衣夾和橡筋,掛起風乾便成。大嶼山的藍圖片15
靜下與山水作業
大嶼山的藍圖片16
把布從水中提出,深青瞬間氧化成靛藍。

半天工作坊中,大家浸浸搓搓染得高興,但背後最費工夫的,其實是平日照顧藍染液的工序。染液好壞取決於天氣,要累積經驗不斷嘗試,Max就曾經試過因為天氣關係,染布完全不上色,惟有推倒重來。「藍染液在攝氏50度最活躍,然而香港的天氣變化大,尤其是冬天,中午日曬很猛,晚上減至只有幾度,需要在染房加設暖管發熱保暖。」他說。優質的染液,缸面有層藍色氣泡,稱為「藍花」,有了它,代表染料發酵活躍,容易上色。有趣的是,每次染布前要先把藍花氣泡舀出來,染完布後再放回染缸,情況就像煮滷水,把優質精華保留一部分,添加新材料後再把它倒回去,保持「風味」。

藍染一點不輕鬆,日曬雨淋多蚊蟲,而且要斬柴燒灰,腰痠背痛少不了,最慘是換來藍手指;Max笑說試過晚上駕車經過隧道,伸手付款,嚇了收費亭職員一跳。
大嶼山的藍圖片17
藍染液缸面結了厚厚的藍花,代表染液發酵活躍,能染出好布。大嶼山的藍圖片18
開藍染液必備的天然木灰粉,來自工房後山的荔枝和龍眼木。

不過,他回想一路走來製作藍染,雖然辛苦也值得。他正職是攝影燈光師,去年夏天因為工傷休假,到了台灣旅行,無意中得知,台灣三峽是著名的藍染產地,於是到訪上課,初嘗親手染布,見證著布片變色,開心得難以形容。「藍染像用菲林,染液浸泡棉布時,就似用顯影液沖底片,色彩圖案慢慢浮現,不到最後不知效果。」Max說,這份期待最是美麗。後來他欲罷不能,到南投一家藍染工藝所4個月,認真學習各種藍染技巧,意外發現染布能令心境平靜,「城市生活太多姿太采,沒甚麼事需要靜靜地等。染布卻不能心急,等待著色,心情也沉澱下來。」
大嶼山的藍圖片19
Max成功試種首批約十株木藍,並正培育150株幼苗,期待有天把自家種植的木藍,提煉成藍泥染布。大嶼山的藍圖片20
大嶼山的藍圖片21
藍染師不只染布,還要學習與大自然相處。

回到香港,他決定在生活上尋求改變,由港島搬回大嶼山老家,把部分荒廢的田地和豬欄改頭換面,開田除草一手一腳打理,打造藍染工房。這份熱誠,還吸引了Sasha、Daphne、Karen三位朋友前來幫忙,組成「片藍造」,設計各款布袋衣服,推廣天然染。這天協助教班的Sasha,本身就讀舞台服飾設計,參與藍染工房,正因為見識過化學染料的可怕,「讀書時上過一堂化學染布課,把布染成黃色、綠色,下課後,鼻涕竟跟染料同色!那次只是2小時的課,還戴了口罩,很難想像製衣漂染廠工人的身體會怎樣?當工廠把化學染料排出河流大海,對環境污染亦嚴重。」Sasha悻然道。反之,藍染布不但沒污染,而且作品似有生命,每隔一段日子,深淺都有變化。
大嶼山的藍圖片22
藍染布不會說話,卻充滿生命力,顏色會隨時日而有深淺變化。大嶼山的藍圖片23
布幕上染的是「片藍造」標誌——三角與圓形,象徵大嶼山的高山與圓月。

未來,他們還希望做得更徹底,不止用從台灣買入現成藍泥來染布,還希望能靠自己種出本地木藍原料。去年,Max嘗試在工場附近開田,種植三種藍草:蓼藍、馬藍和木藍,最後只剩下木藍長得最茂盛,適應香港氣候。今年初他開始培苗,目標是種出1,000株木藍,製作屬於大嶼山的藍泥。對他們來說,自己種植木藍,燃燒木頭取木灰,用山水洗棉布,靠陽光風乾布匹……通通取用於天然,染布同時亦學習與大自然相處。就如「片藍造」標誌中的圓形和三角,象徵這裡的圓月與高山,有了美好山水,才能孕育藍染工藝。
大嶼山的藍圖片24
圓形藍染T恤(未定價)把天空的藍與白,穿在身上。大嶼山的藍圖片25
Moon Bag$320靈感來自在工場看見的圓月,小小的袋子,用了4種布料製作。大嶼山的藍圖片26
Tote bag$150
基礎藍染工作坊教授基本防染技巧及製作一塊藍染方巾,費用$120/位,每班10人起,可自訂日子,有興趣者可致電6839 1024或email:mailto:maxmaxs0@yahoo.com.hk預約。詳情請參考facebook•片藍造Indigo 11.50零售點利記士多•灣仔星街2A號星月閣N號鋪
大嶼山的藍圖片27
撰文:陳詠恩攝影:陸羽勝鳴謝:部分照片由片藍造Indigo11.5提供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