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任何人士都重要,但對三高患者的幫助更明顯,因為運動可以控制血糖情況和血壓水平,並且減少脂肪積聚,患上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的機會減低。既然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三高患者,快動身吧!
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說:「運動幫助三高患者在藥物劑量上有所調減,這對患者起了鼓舞作用,甚至成為他們投入運動的一個推動力,不只減少藥物份量,藥物副作用也能夠減少。糖尿藥、血壓藥有機會造成腳腫、乾咳、心臟負荷增加等問題,如果能夠避免,對患者的精神及身體質素有改善。」
外國很多研究報告力證,恆常做運動所帶來的種種好處,例如每週做5 至7 日運動,每次約30 分鐘,會令到血壓有下調跡象(上壓平均降了11mm/Hg,下壓也下降8mm/Hg)。運動更能夠減體重,減輕關節負荷,提升生活質素。由此可見,運動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類患者提供正面好處。
在運動教練的角度,三高患者與一般人士的運動處方不會有太大的分別,都是需要伸展運動、帶氧運動、阻力訓練,也適合進行跳舞、瑜伽、普拉提等運動,只不過在體位或動作上有所調校。教練亦會提醒三高參加者,有哪些動作可以做,有哪些不適合。
三高患者可根據體適能總會的建議,以運動次數(Frequency)、運動強度(Intensity)、運動種類(Type)及運動時間(Time)去編排一套合適自己的運動內容。「基本上,三高患者在開始時,大概每週有3、4 日做運動,每日半小時左右。如之前零運動,可先做十分鐘,休息一會兒後再做10 分鐘,繼而休息再進行最後10 分鐘運動,幫助身體適應。兩週後,改為每15 分鐘休息一次,一段日子後,才一次過做30 分鐘,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運動強度方面,做低至中強度運動最為適合,即有微汗及心跳略為加快等表現。同時不要忽略阻力訓練。很多研究報告指出,阻力訓練可以相對減低血壓,但進行阻力訓練時要小心,如體位動作或呼吸欠佳,有機會影響血壓。「理想的阻力訓練,可以分為3 組,每組做10 下,每組之間休息90 秒,讓血壓有充足時間回覆正常水平;避免做些一高一低的體位動作,以及手執啞鈴時勿過緊,否則有機會影響血壓。呼吸保持正常,過度閉氣會令血壓提升兩倍以上。總之謹記:凡進行阻力訓練,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
阻力運動每週做兩、三日便可,使到肌肉有足夠時間休息。選擇的訓練應是大肌肉動作,這通常以雙關節動作為主,例如利用器械或啞鈴作肩上推舉。「三高患者適合低撞擊性帶氧運動,包括急步行、單車、游泳等,受傷機會較低;高撞擊性帶氧運動如跑步、跳繩等,對膝關節負荷較大,加上高撞擊力的運動,有機會為有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帶來腳部肌肉受損的後果,並且難以復元。」
如何展開運動?他表示,首先減少坐式運動,並選一種自己喜歡又應付到的運動;結伴同行,定立目標及獎勵自己,可增加做運動的動力。當然,為安全起見,三高患者展開運動前,可先諮詢醫生及運動教練的意見。
【血壓Index】
200/110:運動不能取代藥物,必須根據醫生指示服藥,控制病情,待血壓、血糖平穩後正式展開運動。運動當日,檢查自己的血壓、血糖是否正常,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靜態血壓在200/110 mm/Hg 以上的人士,不建議參與運動。
家居式運動示範
好處: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
動作1:為阻力運動,坐下,右腳繫上沙包再向上踢,動作重複10 次。換腳再做,鍛練大腿前肌。
動作2:身背靠牆,兩腳屈曲打開(闊度多於肩膊),身體慢慢下降(吸氣),之後再升起(呼氣),鍛練腳部肌肉。
動作3:右手執著橡筋帶頭端,右腳掌踏實橡筋帶尾端,右手慢慢將橡筋帶向上舉。換手再做,鍛練肩關節、手關節。
運動小備忘
1.聆聽身體訊號——如感到手軟腳軟、沾寒沾凍,便不宜運動。此外,飯後1 至2 小時才做運動。
2.熱身時間延長——三高患者的血管較硬,要延長做熱身運動的時間,幫助血管的適應,令接下來的正式運動變得安全。
3.防血糖過低症——糖尿病患者做運動期間,出現了大量出汗、肚餓等血糖過低症徵狀,應及時中止運動,吃些糖果,防止血糖進一步過低。不宜晚上或睡前做運動,萬一血糖過低症發作引致昏迷,家人有機會誤以為患者因運動疲倦而入睡,後果嚴重。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