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馬鞍山「天與地」事件後,人們開始關注地下單位的實物與樓書或模型之間的異同,政府也聲言一手樓需要提供地下層與鄰近街道的距離。現在大埔對岸的「地庫海灣」又被報導地下層是低於鄰近單車徑,一樓則與單車徑接近,發展商聲明售樓處的模型有顯示,但是對於一般社會大眾都覺得安排不妥當。事實上該屋苑同類的地下單位只賣出了一個,受影響的暫時只有一個買家。
現時除舊契樓可以隨時預售樓花,其他的一手物業都要受到政府的預售樓花規管,一般是落成前大約一年半才可以申請,所以絕大部份的樓花雖然沒有現樓可看,但買家是可以到實地觀察大概情況。「天與地」在地盤階段,已能看到地下單位與街道十分接近,而附近同系早年落成的「風厈」也是類似的設計,都是街道旁就是地下單位。涉款幾百萬的買賣,為甚麼只會聽信一面之辭或看一看樓書就去馬?
這些只是較極端的例子,某些報章是很喜歡炒作樓宇貨不對辦,比如「法國影展」與堆填區較為接近,就被報導為空氣不夠清新。其實部份已停用的堆填區,仍然有放出沼氣之類的氣體,例如葵涌醉酒灣堆填區公園仍然未能開放予公眾就是一個例子,佐敦谷堆填區,一樣可以看到通風的設備,附近的樓盤還不是照賣可也!
既然買樓不是買棵菜買個橙,對自己負責一定要到地盤現場觀看,因為有很多資料都需要親身去求證,例如社區環境、上班時候的交通情況、購物是否方便之類,都不會在售樓處或樓書提供。即使是個別單位的座向,有沒有附近樓宇阻隔風景,要多高層才能享有較開揚景觀,都適宜親身到現場查找。另一個較方便的做法是:購買自己熟悉的區域,也是另外一種辦法。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