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港有研究發現,約四成港人為幽門螺旋菌帶菌者,幽門螺旋菌可增加患者出現胃潰瘍、胃酸倒流等上消化道問題的風險。另持續出現嚴重的胃潰瘍和胃酸倒流,更有機會演變成食道癌及胃癌。故市民應定期檢查食道、胃部等上消化道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和作出治理。近年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技術更有多項改進,減低受檢者不適之餘,亦可加強檢查的用途和成效。
同時治療用途廣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包括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三個部分。當受檢者被注射鎮靜劑和於喉部噴上局部麻醉藥後,醫生即會將內視鏡經口部進入體內,透過位於內視鏡前端的攝影機,將拍得影像傳送至屏幕上,以檢查食道、胃部及部分十二指腸內璧,整個過程約需二十分鐘,但如須進行較複雜的治療,時間將會有所延長。檢查除有助判斷是否患有潰瘍、發炎或出血等問題外,也可對懷疑患癌部位進行抽取組織化驗,判斷受檢者是否患有食道癌或胃癌,或即時進行切除瘜肉、止血等治療程序。相對X光、電腦掃描等只能作造影檢查,用途更多元化。
丸型鏡頭免不適
雖然傳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有以上優點,但鑑於部分人或較抗拒這類具入侵性的檢查,因此近年新研製出的膠囊內視鏡,有助減輕受檢者檢查時的身心負擔。膠囊內視鏡是將攝影鏡頭、光源、電池等縮小成有如膠囊大小。受檢者吞服後,鏡頭即開始運作,以每秒拍攝十多幅的速度,仔細將食道內壁的情況拍攝下來,並傳送至相關的數據收集器,過程一般只需約五至十分鐘,但事前受檢者仍需要進行禁食,保持食道清潔,避免食物殘渣影響照片質素。食道膠囊內視鏡多用於查找及跟進食道炎、食道靜脈曲張,及因胃酸倒流而引起的食道癌前病變問題。由於多數早期食道癌均無明顯症狀,故如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問題,有助盡早治療。
受檢前後須知
1.檢查前須了解清楚,進行檢查會有少於萬分之一的出血、感染、出現心肺併發症等風險。
2.檢查期間或會有惡心、輕度喉痛及上腹脹悶等不適,但多可於檢查一小時後消退。
3.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要求純熟的技巧,因此由富經驗的醫生進行可提高檢查的準確性。
4.受檢者須於檢查前六小時禁食,如須長期服藥者,應事先根據醫生意見作出安排。
5.檢查後一個多小時,喉部仍會受麻醉藥影響,出現輕微的吞嚥困難,故應待檢查後數小時才進食,以防出現哽嚥意外。
6.如檢查後出現黑便、吐血,或劇烈腹痛等問題,應立即求診。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