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由地震、火山爆發或強烈風暴等所引起的海水巨大漲落。
海嘯,英語叫tsunami,當海洋中大量海水突如其來垂直地偏移時所產生的一連串大波浪。
地震、山崩、火山爆發、爆炸,甚而宇宙小星體的衝擊,譬如隕石,都可能引起海嘯。海嘯會猛烈地沖擊海岸線,造成毀滅性的財產和生命損失。
海嘯的英文tsunami是日本詞“港口波浪”的譯文。它由二個字組成,第一個字,“tsu”意味港口,第二個字,“nami”代表“波浪”。一直以來,一般人錯誤的將“海嘯”和“潮汐”混為一談,正如科學界有些人將“海嘯”只歸究於“深海地震”所造成的自然現象。雖然海嘯衝擊海岸線的程度有時取決於潮汐水平的高低,但海嘯和潮汐是完全不一樣的自然現象。潮汐除了起因於月亮相對於地球位置所產生的重力影響外,太陽和行星也會對潮汐產生影響。“海嘯”除了因“深海地震”所造成外,其他突發事件,譬如山崩或隕石衝擊,也會造成海嘯。
水波可以用它的週期(period)和波長(wavelength)來形容它的特性。海嘯是不同於我們在一個地方湖或在一個沿海海灘所觀察到因風所引起的波浪。一場風暴在太平洋所產生的波浪也許有大約10秒的週期和150m的波長。而海嘯的波長會超出100公里和它的週期會是大約一個小時。當水深和波長的比率非常小的時候,它便成為淺水波運動。由於海嘯的波長十分長,它的表現是一種淺水的波運動。
淺水波運動的速度等於重力加速度(9.8ms-2)與水深乘積的平方根。假如有一個海嘯產生在太平洋,因為典型的水深大約是4000m,所以它的速度大約是200ms-1或700km/hr。由於波浪的能量損失與它的波長成反比,所以高速度及遠距離運行的海嘯所損失的能量非常有限。
參考網址
當海床突然扭屈時會令水位垂直偏移而引起海嘯。深海海床地震所造成的地殼變形便是這一種情況。當地震發生時,地殼板塊會互相擠壓或分開,因此海底的一大片區域會突然升起或下降。區域上的海水也會因此突然升起或下降而偏離它的平衡位置。在重力的影響之下,大量偏移的海水會形成波浪,而海嘯也因此形成。海底地震所引起的海床垂直運動一般發生在地殼板塊邊界。在太平洋的海底,厚實的海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的擠壓會非常容易造成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