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情從餐桌開始

蔡子強:友情從餐桌開始

營養師總是告訴我們,一日三餐,早餐要吃得多,午餐一般便可以,而晚餐則一定要吃得少。這是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要多吸收熱量和營養,以應付隨後一天繁忙的工作;相反,晚餐之後,不久便要入睡,吃得太多,不但有礙消化,還會讓人肥胖。所以,他們的名句是:「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

我完全可以理解箇中的道理,卻只是懷疑營養學的理論,能否兼顧到人們的感情、社交上的需要而已。晚上,經過一天辛勞的工作,整個人都精疲力竭,如果不能好好的吃一餐,以作鬆弛,反而吃得像乞丐一樣,那實在情何以堪。

王爾德有一句名言:「好好享用一頓晚餐之後,任何人都可以原諒,即使親戚也不例外。」從中可見,打開心靡,齊齊坐下來,好好吃一餐,那是人際關係的起點。

英文字「companion」(同伴),那是從拉丁文的「共同擁有麵包」[com(together)+panis(bread)]等字演變而來。因此,共同進餐,原本就是為了幫助人與人之間搭起橋樑。輕鬆愉快的進餐,不但能夠消除生活帶來的壓力和緊張,還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和藩籬。白天大家都要忙於工作,只有晚上才能交朋結友,以及與家人共聚一堂,如果完全順從營養師的意見,大家當然可以活得健康一點,長壽一點,但恐怕只是十分枯燥、孤寂的人生。

我有一段時間,事業上十分搏殺,午餐都只是拿兩塊麵包,夾片火腿或芝士,對著電腦,又或者對著報紙,一邊工作,一邊嚥下,便匆匆解決一餐,但最後卻發現,與同事關係日趨淡泊,付出了友誼作為代價。與同事一邊分享食物,一邊談天說地,這就是彼此友誼的基礎。

悠閒的吃,慢慢的吃,愉快的吃,這是親情、友誼、人際關係滋長的土壤。

我是一個進膳頗快的人,比身邊一般的朋友快,每當午餐時,吃得較慢的人總愛說:「你們不懂食的藝術,食得這麼快有獎?」。作為吃得快的我,當然等得不耐煩,結果到現在還是天天的等,先不說上文關於早午晚餐份量的問題,其實吃得快也是都市忙碌生活的後遺症之一,學校午膳不長也不短,剛好外出用膳回到課室,鐘便響了。上班的情況,也是十分相近。當然,時間在乎自己怎樣使用,我認同的,亦要另外抽空找時間來維繫感情,其實三餐也是維繫感情的良方。

現在的餐桌發生甚麼事?一個對著iPhone 按呀按呀,另一個垂下頭對著電話的短訊微笑,剩下一個想開話題談天卻苦口無言。最近愛說「Multi-tasking」,每人都在Multi-tasking 了,本來一整圍一家人有談有笑的吃晚餐,現在卻在上網、短訊、接電話,各有各籍口走進虛擬世界而離現實世界越走越遠。吃飯不再只是吃飯,還有很多不相關的事項在同時間做。說實話,批評的人是我,被批評的人也是我,身處一個這麼反智的時代,是科技令我們發現自己的醜陋,還是科技令我們腐朽呢?因果關係無從稽考,找到也只是徒勞的,因為著眼點還是現在。

吃飯時,少按一下電話,多說一句話,

Facebook不會因為你食飯時不回覆而封鎖你,但你的朋友卻會因你不說話而漸漸疏離。

情,非一朝可維繫,

還是看看時鐘,照照鏡子

這一分這一秒,我,努力珍惜身邊所有人吧

亦不妨從餐桌開始。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