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擬成立歐洲貨幣基金(EMF),在成員國陷入財困時施援手,以提升歐盟穩定性,惟評論家認為,EMF可引發道德風險,令成員國更肆意揮霍,而且EMF在私人市場集資,將間接削弱私人投資,窒礙長遠經濟增長。
EMF將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藍本,在成員國爆發債務危機時提供援助,倡導者認為這有助提升歐元區諸國財政紀律和危機管理的信譽,惟評論家認為事實剛相反。
引發道德風險 財赤更嚴重
歐元區各國一直存在搭順風車(free-rider)問題,個別成員國揮霍無度令財赤嚴重,卻可能由其他成員國承擔惡果。成立EMF不僅無助重整財政紀律,且會如IMF般引發道德風險,成員國深信出現債務危機後會獲拯救,便會更肆意由財赤惡化。
EMF在市場集資更會即時令資金抽緊,扯高利率,甚至令國債息率上揚,這與穩定歐元及區內經濟的目的南轅北轍。EMF集資後,這些資金應投放在哪裏亦令人煞費思量,若吸納歐洲國債,雖有助緩和債息抽高影響,但這等於將私人資本調配到政府庫房,削弱私人投資,影響長遠經濟增長;若吸納私人發行的歐洲證券,則虧損風險較高,與風險管理的目的背道而馳。
事實上,歐洲多名財金官員已表態反對成立EMF。意大利央行認為,希臘緊縮開支,已可挽回市場信心;德國央行則認為,在創立新機制前,應先嚴格執行現有機制,迫使成員國控制財赤,該行副行長蔡特勒更指,成立EMF只會削弱馬城條約的效力。根據該條約,除非遇上自然災害,否則任何成員國均不會獲財政援助。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art_id=1384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