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世紀經典小說《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的作者沙林傑(J.D.Salinger)周三逝世,終年91歲。《麥田捕手》在1951年出版,主人公考爾菲爾德(Holden Caulfield)的反叛和失落的反英雄形象,引起戰後青年共鳴,瞬即風靡全球。一夜成名令沙林傑非常苦惱,為保私隱,他1953年起隱居逾半世紀,直至老死。
出版社經理人Harold Ober Associates表示,沙林傑元旦後健康突然惡化,周三在新罕布什爾家中自然死亡,「去世前和去世時,都沒有痛苦」。
沙林傑1919年元旦日生於紐約,成長背景和《麥田捕手》的主角很相似,都是來自富裕家庭,年輕時同樣迷惘。沙林傑讀過三間大學都沒畢業,但他很愛寫作,15歲入讀軍校時就拿着電筒躲在被子下寫小故事。1939年他報讀哥倫比亞大學夜間寫作課程,遇上啟蒙老師伯內特(Whit Burnett),開始磨練筆鋒。1942年他入伍,派駐歐洲,從事反間諜工作。
炮火沒有轟碎沙林傑的寫作夢想,他在戰場上常帶着打字機,一邊思考人心深處的渴望與呼喚,「一有時間和找到沒人佔據的壕坑,就會躲進去寫作」。他更結識了戰地記者、後來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看過他的作品後,盛讚:「天啊,他很有天份。」戰後沙林傑回到紐約專心寫作,和許多著名作家一樣,他不時被出版社和報章退稿,但也有成功出版的時候。
951年沙林傑以自己背景為基礎寫成的《麥田捕手》出版,主角考爾菲爾德甚麼都看不順眼,討厭學校、討厭虛偽的成人世界,成為戰後「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也塑造了美國當代文學最早的反英雄形象。
《麥田捕手》一書充斥頹廢思想和粗言穢語,學術界反應極端,有學校將它列作禁書,但由於主角是很多年輕人的寫照,令青年爭相購閱。迄今共賣出6,500萬本,時至今天,《麥田捕手》每年仍售出25萬本,更是亞瑪遜網站的20本最暢銷書之一,評論指它充份描繪出美國人「永不長大」的夢想。
沙林傑一躍成為與馬克.吐溫(Mark Twain)和海明威齊名的偉大作家。但突然成名,令他深感私隱被侵犯。《麥田捕手》出版兩年後,他就跑到新罕布什爾州一小鎮隱居,鄰居也很少碰見他。1974年他罕有地接受訪問時,形容隱居生活「極之和平,寧靜」,之後就沒再公開說話。在隱居中他繼續寫作,出版過幾本作品。最後一次,是在1962年於《紐約客》發表中篇小說《哈普沃茲16,1924》(Hapworth 16,1924)。讀者對上一次聽到他的消息,是去年6月要求法庭禁止一名瑞典作家出版講述《麥田捕手》主人公年老後的作品。
沙林傑在隱居中溘然離逝,當年受到《麥田捕手》觸動的憤怒青年,早已垂垂老矣,許多人也沒有他活得那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