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國務院原則上同意內地股市開展融資融券試點,並推出股指期貨品種。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這3種產品,近日漸成為內地股市及本港股市的熱門話題之一,當中某內地證券行更有趣地指出,這3項產品的推出,是內地股市的「成人禮」,標誌着中國證券業務開始步向成熟階段,是A股的重要里程碑。
根據資料顯示,亞洲多個主要地區股市如香港、日本、台灣、南韓及印度等地,已先後推出了指數期貨,印度已是相對較遲推出,但亦已是2000年的事了,中國不但比歐美股市遲,甚至遲過印度。
一般小投資者對指數期貨的短線炒賣功用較為熟悉,對不少機構投資者來講,期指確有其對冲風險之效用,並非只是用於炒賣圖利。當股市出現非理性上升或下跌時,投資者可透過買賣(Long或Short)期指來平衡股價之風險。
買完要識得落車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在股市出現突發性下跌(如股災)時,有指數期貨的股市之跌幅,平均較沒有指數期貨的股市低,例如在前年全球金融海時,有指數期貨的地區股市平均下跌47%,而沒有提供指數期貨的地區股市則平均下跌63%,反映指數期貨有對冲風險、減少「單邊市」的毛病。
順帶講一個指數期貨有趣的現象,綜觀多個推出指數期貨的地區股市,筆者察覺不少股市皆出現一個先升後跌現象,即在準備推出股指期貨前,那些地區的股市普遍上揚,而在推出指數期貨後一段時間,卻出現某程度之下跌。
至於背後原因會否一如內地投資者所推測,大戶在股指期貨推出前預先買一些指數重磅股,作日後左右指數期貨之用,因而令股市上升,則暫難判斷,但假若國內股市一如其他地區般,在推出股指期貨前先行上升,則大家不妨買些安碩A50中國基金(2823)或標智滬深300指數ETF(2827),博推出股指期貨之升浪,惟不要忘記落車時刻,否則便可能一場空。
據內地證券行之推測,股指期貨可能會以滬深300指數作首個試點工具,可是頗為奇怪的是,近期滬深300指數ETF異常窄幅,明顯低於A50 ETF,附圖可見,其保歷加通道已收窄多時,莫非是亢奮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