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校園毒禍,課堂教育乃重要環節。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建議硬性規定學校每年安排一定課堂時間講授禁毒課題,並編定特定教材協助。
石丹理昨日接受商台《政好星期天》訪問時指出,內地及北美地區規定學校必須在每學年安排一定課時,教授禁毒課程,「內地從小六到中六,每年都規定17小時講禁毒,內容並非只談K仔是什麼,還包括處理情緒、面對壓力、與人相處等,教育年輕人面對生命挑戰」。他認為,政府必須反思教育策略,安排正規課程中有一定的課堂時間,以「特製」教材向年輕人灌輸禁毒意識。
石批評,現時仍以「滲透式」手法向學生灌輸遠離毒品意識,只在各科目加入有關課題,零散而欠缺系統性,而且根據本港及海外經驗,皆顯示此方法成效不足,「香港用滲透式手法教授性教育並不成功,未能向年輕人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現在援交問題幾近失控」。
校本自願驗毒計劃將於大埔區校園先行,石丹理指根據去年數字,逾900名21歲以下學生染有毒癮,「每個『找得到』的吸毒學生,估計背後都有3名學生染毒,全港可能有3000至4000名學生吸毒」,為免學校成為傳播毒癮溫,政府認為須加強力度打擊歪風,盡快實行驗毒計劃。他強調,主張以支持性做法處理驗出染毒癮的年輕人,只曾吸毒「一、兩次」的學生應以校本方式輔導,毒癮較嚴重者則應送往院舍短暫住宿,改正生活模式後才返回主流學校。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