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職業治療師以往只依靠西方標準評估兒童小肌肉發展問題,未能準確反映華人的實際情。協康會因此研發了首套適合本地兒童的新評估工具,讓治療師可準確辨識兒童小肌肉發展問題,對症下藥。
協康會高級職業治療師趙少薇指出,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因小肌肉發展不理想,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香港學前兒童小肌肉發展評估》可為他們準確辨識小肌肉的發展困難,從而對症下藥,改善兒童自理和學習表現。她指本港部分兒童有不同程度的小肌肉發展問題,例如書寫時的握筆姿勢不正確,若不糾正會阻礙小肌肉發展,以至影響學習表現和自信心。
研究發現,兒童2歲應可自行「除襪」、4歲應可在一個小方格內寫中文字而不出界等等,家長可參考新評估標準,鼓勵孩子嘗試自行進食、穿衣等,以提升子女的自理能力。但趙少薇強調,過早學寫字會對幼兒的小手肌肉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教師教學時可用新評估工具作參考。
《香港學前兒童小肌肉發展評估》由協康會職業治療師研發,為787名0至6歲的兒童評估後分析數據,整理成為全港首套適用於華人文化背景的評估工具。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