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熱帶輻合帶萬米高空風暴噬客機

失事客機出事時,正進入熱帶輻合帶(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位置。熱帶輻合帶是活耀於赤道的低氣壓帶,寬約200至300公里,很多熱帶氣旋都是在這區域形成。雖然飛機一般巡航高度是1萬米,理論上是萬里無雲的,但熱帶輻合帶氣候變化多端,出現的雷雨雲可以高達1.5萬米,民航客機無法爬升越過。

熱帶輻合帶氣壓低,是因為那兒是東北信風(貿易風)和東南信風匯合之處,冷暖空氣相遇後,因赤道區域陽光直射,令水氣遇熱大量蒸發上升,形成大量暴風雨雲。其他乾燥和較清涼的空氣則向兩極移動,到了南北緯30度左右再度沉降,形成氣流循環。一名氣象學家形容,當南北半球兩股信風相遇時,信風移向上方,「就像交通意外中的汽車被撞起」,形成強烈風暴。

專家指理論上客機應已習慣穿越熱帶輻合帶,皆因雷達系統應可指示機師在雷雨雲間的夾縫穿過,又或爬升避開風暴最猛烈地帶。但氣象學家拉斯納(Pierre Lasnais)補充,熱帶輻合帶有時還會出現「迷你旋風」現象,飛機要面對時速200公里的猛烈上升氣流及大如網球的冰雹襲擊,最壞情是飛機穿洞,艙壓急跌,造成空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A330有後備能源突斷通訊疑團未解

法航客機在大西洋高空巡航(而非起起升或降落)期間出事,極為罕見,謎團也多。美軍前空軍機師考克斯(John Cox)指出,客機能夠發出自動警報,反映客機並非突然完全斷電,若當時客機有解體危險,機組人員應可緊急求救,特別是A330有後備能源可發出緊急通訊,但他們卻未能做到。

即使現代客機已有抵禦雷暴設計和先進雷達,強烈氣流和風暴對航機來說仍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就是最資深最冷靜的機師,都寧可盡力避開風暴雨雲。有資深機師甚至直言,試過不惜繞道300海里。但就算客機遭雷電擊中,導致所有正常電力供應中斷,它其實仍可以飛行,因為航機多設有「RAM空氣系統」,利用一個小型螺旋槳,借助高速飛行期間的風力,產生電力,為最基本的設備及通訊供電,讓客機可緊急降落。2001年,加拿大機師便成功令大西洋上空一架耗盡燃油的A330滑行降落。但此一後備系統在強烈氣流下能否控制到客機,則是未知數。

專家指出,每架客機平均一年被閃電擊中一次,但30年多來,沒有大型客機因雷電出事。閃電可能令機身受損,令機頭或機翼燒焦,甚至可能令外殼扣鬆脫。但正因電湧(突來的強力電流)可損害客機的電子中央操作系統,所有大型客機出廠時都會經過測試,確保電湧很快消失,所以僅因雷劈失事的機會很微。

今次意外將令外界關注到客機愈益依賴自動電子系統操作的漏洞。它能負起全程飛行的導航控制,減輕機組人員負擔,但歐洲安全監管機構去年便關注到A330及A340的電腦飛行控制系統,有可能因為引擎故障,出現短暫電力供應問題。英航一架A319客機,2005年便曾出現類似問題,駕駛艙突然漆黑一片達90秒。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