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market專家
【明報專訊】金融風暴浩劫之餘,在眾多資產類別中,我覺得值博率很高的是股票。如果上周提到的「按揭債券——企債——股票地產」的回穩次序成立的話,市場根本不會等待企債完全回升之後才買入股市,現實世界是不會那麼清楚分明的。事實上在08年12月時按揭債券/企債及股市差不多是同步回升的。
有人卻步股市,擔心經濟衰退,盈利倒退,企業違約以至倒閉。此等擔心未以為過,事實上2008年環球股市大跌,美股更跌回1997年水平——天啊,這是10年的光陰!誰還會相信甚麼股市長線投資買入持有,想想也令人心悸,更不要說日本 股市跌低至1980年的水平,那是近30年啊!
長線投資股票未必穩賺
不過這樣的思維是有偏差的,因為以上說的是股市指數,股市是由股票組成的市場,指數是反映股市整體方向的指標,但並不等於每隻股票的走向。於熊市當中,指數下跌,但仍多有上升的牛界別;例如1987年股災時的金股、2000科網股熱潮爆破後的地產股;2007至08年中,信貸風潮間,商品股便是牛股,2008年7月至9月時財務房屋股竟是牛界別。真的是萬馬齊瘖的時候是雷曼兄弟倒閉引起的金融海嘯,那個月誠是無股不跌,委實是恐怖的大熊市。但這段時間是不正常的狀態,是斬倉沽售的結果。當信貸市場轉穩之後,牛熊共舞之局便會慢慢回來。
由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20日,標普500指數下跌52%,是1929至32年大崩盤後第三個最厲害的熊市。最厲害的不是幅度而是速度。以往跌幅超過40%的熊市平均需時21個月,這次只用了13個月。以往的熊市平均跌幅是前一個牛市升幅的73%,每當跌幅超過60%時,則會平均跌去前一個牛市升幅的110%,2007至08年熊市的跌幅是103%。
由2008年11月20日收市至12月8日,標普500反彈了21%,技術上這是一個新牛市!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標普500經歷熊市然後反彈20%或以上,從未跌低於上次熊市低位——只有一次例外,就是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的熊市,或者要追溯到1930年代的熊市。自1932年以來,新牛市首年的平均升幅是46%,平均收復熊市跌幅的82%。如果歷史重覆的話,熊市後入市的回報是很可觀的。
但熊市是否已結束呢?我不知道。但我有一個看法:如果環球股市仍然下瀉不止,各國政府是有機會直接干預股市的。標普500市值於2008年12月末約8萬億美元 ,美國 的不良資產救助方案(TARP)及奧巴馬 刺激經濟方案俱接近萬億之數,真是無計可施的話,再耗萬億入股已可抽走八分一的市值,就算是一半銀碼,集中買盤實可容易地掃高大市。當然,這個直接干預的可能性仍不算高,提出來只是想指出事態發展的可能。
投資無絕對順勢逆勢看時機
股市跌幅不輕,應已消化了一些壞消息,然亦有很多可能發生的壞消息尚在後頭。投資從來沒有絕對,有絕對把握的就不是投資而是印銀紙。所以投資決定要考慮的是值博率。有些投資者喜歡跟紅頂白,順勢而行,有些鍾愛人棄我取的逆勢取向,我是兩者兼用視乎形勢而定。我信奉的一個投資原則,是風險是價格的函數(risk is a function of price),價格愈低風險愈低——這是就一般而言,關鍵是要能了解股票下跌的原因及股票的真正價值,否則便會愈低愈買,但愈買愈低。
我在本欄的分析多以宏觀格局入手,外匯必需如此,股票則不盡然,歷年來我花在認識個別公司和個別行業不同界別的時間,比宏觀分析只多不少。這是死功夫,愈多愈好,寫出來很悶,所以在本欄上很少寫這類微觀分析,但微觀研究加上宏觀分析可有助找到更多的投資機會。
宏觀微觀指標皆利好股市
事實上,在宏觀格局方面,信貸指標已扭轉劣勢,同業拆息利率掉期已回至金融風暴之前的水平,美國A級10年期工業債券孳息率由10月30日的7.372厘跌至12月18日的5.5415厘,與2008年初的5.435厘水平相差不遠,金融風暴竟像沒有發生似的。微觀方面,很多股票都到了吸引的水平,可以遍地鑽石來形容。
遍觀環球股市主要界別,有四個頗為吸引者。一是高息地產股/地產信託(REIT),二是賭業股,三是高息工業股,四是財務股。篇幅有限,略說第一點。
美房屋市場是金融風暴的重災區,美住宅房屋股大都回跌至2001至2003年的水平。本來地產是比較地區性的,但環球地產股卻大都伴隨股市下跌,環球地產亦深受其害,一方面因為環球地產近年升幅甚大,別一方面是地產投資極為需要信貸融資,金融風暴卻正正將融資凍結。
從事地產投資的朋友都知道六字真言﹕地點、地點、地點。現在很多地產股及地產信託(REIT)的股價比資產值折讓40%至70%,加上4厘至10厘的股息率,只要慎加選擇便可找到持有好地點好物業的地產概念。
李順威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