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股近期跟隨大市反彈,個別股份升幅更跑贏大市,但今年有三大不明朗因素影響內銀股表現,包括外資股東減持、盈利下跌及不良貸款上升,均限制短期走勢,故首季表現勢難樂觀。
外資減持盈利差 遏股價
建行(939)、中行(3988)及工行(1398)等大型內銀股,上市時引入不少外資股東,隨著股份禁售期相繼結束,令外資減持陰霾擴散。上月中先有建行策略股東美國銀行計劃配售減持,雖然計劃最終未能成事,惟市場預期美銀減持套現只是遲早問題;至於中行,外資股東瑞銀所持約33.8億股中行H 股上周禁售期一過,亦即悉數配售;蘇格蘭皇家銀行(RBS )手上的209.43億股及淡馬錫所持的104.71億的中行亦已解凍,隨時可於市場沽售。工行外資股東高盛及美國運通所持H 股,亦分別於今年4月及10月解禁,對三大內銀股有一定負面影響。另方面,內地繼去年多次減息後,市場預期人行今年會繼續大手減息,這將為內銀股息差構成壓力。高盛估計,內地1年期貸款利率今年會再下調1.71厘至3.6厘,存款利率則會下調1.25厘,降至1厘水平。建銀國際預期,人行貸存利率今年分別再減189及135點子。由於貸款利率跌幅高於存款利率,銀行息差收窄直接打擊盈利,建銀國際及中銀國際料,整體內銀股今年盈利將下跌約11%。
風險續增 不良貸款趨升
中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駱志恆同意,內銀股今年前景一般,除面對經濟放緩、收入減少等不利因素外,在風險增加下,國家仍要求銀行繼續向市場「放水」,將令銀行不良貸款上升,估計平均不良貸款比率今年有機會上升2個百分點,至5%水平。但他指,內地銀行貸存比率約70%,即10元存款對7元貸款,遠比西方國家的逾100%為低,較為穩健。鑑於內地銀行業面對息差收窄、信貸風險上升,以及不良貸款上升,建銀國際已調低內地銀行業投資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減持」。
雖然美銀配售建行(圖)的計劃最終未成事,但外資減持陰霾仍困擾建行等多隻內銀股。資料圖片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4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