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報料] 金管局快再出招吸資

消息透露,聖誕假後的過去一周,金管局曾向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市場莊家進行非正式查詢,了解業界對增發外匯基金債務的意向,料該局將在短期內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吸資」(mock up ),令結餘收縮,並滿足市場為應付流動資金及資產負債表管理,對票據不斷增加的需求。記者:劉美儀

金管局持續注資令銀行體系結餘突破1700億元,該局總裁任志剛亦在專欄指,要警惕資金隨時流走的風險。據悉,金管局擬增發外匯基金票據,規模將較去年為高,年期亦未必限於3個月期,可能涉及1年以下其他年期。銀行界估計,目前市場應可容納200至300億元的發債規模,估計該局會分階段增發,惟最終發行額仍待當局敲定。

旨在降銀行體系結餘
金管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回應,該局不時留意市場情況,考慮是否需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滿足市場需求。另外,繼前日在亞洲時段4度注資108.5億元後,該局前晚在外圍市場再沽出19.38億元,T+2結算後,下周一結餘將增至1754.75億元。消息稱,金管局最近曾向市場莊家口頭查詢,了解業界對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債券的意見,內容包括需求胃納、年期及市場可容納的發行規模,目前1個月期外匯基金票據,孳息率已接近負息水平。業界相信,當局增發票據提高整體供應量,有助推高息率回報(增加供應量令競投價格降低),特別是令較長年期債券,投資吸引力增加。不過因現時銀行結餘已非常龐大,消息說,即使金管局持續增發債務「吸資」,規模及效用畢竟有限,日後當資金流走時,該局亦很難大規模將短期票據,悉數在期滿後不續期發行,以擴大結餘。

規模及效用料有限
金管局亦於去年1月初,增發一批為期91日共值60億元外匯基金票據,是該局自98年強化聯匯制度實施「七招」後,首次增發外匯基金票據。其後在10月底、11月初,以及12月初,分別再增發40億元及80億元票據。自雷曼倒閉後,去槓桿化行動令美元長倉紛紛「金管局快再出招吸資圖片1盤」,還原港匯,銀行體系結餘遂從注資前約47億元水平,至年底時勁增超過1700億元。在貨幣發行局制度下,貨幣基礎的三個組成項目:已發行外匯基金票據債券、銀行體系總結餘,及負債證明書,均可互換。意即該局可藉增發外匯基金債務,在銀行體系「吸水」令結餘縮小。相反該局對期滿的債務不再續期發行,將資金轉撥銀行體系,則可令結餘增大,抵銷資金流出時對拆息及市況的衝擊。

外匯基金票據增發概況
投標日:2008年1月11日金額:60億港元 期限:91天投標日:2008年10月28日金額:20億港元* 期限:3個月投標日:2008年11月04日金額:20億港元* 期限:3個月投標日:2008年12月02日金額:80億港元 期限:3個月註:*由於同時買入相約金額美元從而沽出港元,因此對銀行體系結餘並無重大影響資料來源:金管局

 
金管局快再出招吸資圖片2

任志剛指,要警惕資金隨時流走的風險。資料圖片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40366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