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中國內地] 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國人驕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路仍漫長

經濟成就舉世矚目國人驕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路仍漫長
(明報)12月22日星期一05:10

【明報專訊】上周四(12月18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中共領導層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大會,紀念這個大日子。30年前,中國剛從文化大革命的鬥爭中存活過來,國家一窮二白,經過3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躍身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成就舉世矚目。但30年來社會也付出了沉重代價,經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貧富不均、貪污腐敗嚴重,政制發展及人權價值也落後於人,言論及新聞自由開放仍然有限,無法有效監察政府。胡錦濤  主席在紀念大會表示,希望在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願景甚佳,值得全力以赴,但長達40年,對很多人來說,畢竟太遙遠了;但願在這個宏圖之外,還有較清晰的路線圖,讓人民可以積極參與其中,讓這個偉大目標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30年前,文革剛剛結束,全國一片混亂,中國人仍然活在痛苦無助之中。直至1978年12月18日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確立改革開放的路線,引進市場經濟概念,從此將中共的指導思想由階級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這30年來,中國的成就,震驚世界。

「窮親戚」變「救命草」

港人體會至深

改革開放的成就主要有三方面:

(1)創造經濟奇蹟,人民成功脫貧

30年前,中國一貧如洗,今天已經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第二大外貿進出口國,一句「讓部分人先富起來」,短短30年內讓數以億計的人脫貧,今天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30年前的66倍,人均GDP是47倍,外匯儲備更達1萬倍。

香港人親眼目睹內地人由需要接濟的「窮親戚」,逐漸變為香港經濟低迷時的「救命草」。如今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在今天金融海嘯中,國際輿論都指出中國繼續買美國  國債、維持經濟增長,是拯救全球經濟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國亦由閉關自守變成國際貿易的重要一員,在20國集團峰會(G20)中佔有重要位置,巴西  總統盧拉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分別獲安排坐在美國總統布殊  的左右兩旁主要嘉賓位置,顯示中國在峰會中受到格外尊重。中國30年內在經濟方面的成就,獲舉世認同和肯定。

(2)放棄意識形態鬥爭

1949年中共建政後不久,治國意識形態之爭引發鬥爭不斷,更接踵發生反右、大躍進等連串政治運動,引致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發生的大饑荒,數以千萬人餓死,後來更發生文革十年浩劫,群眾運動不斷,正常經濟甚至學生的學習均陷入停頓,徹底摧毁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國家到了崩潰邊緣。

直至改革開放後,國家徹底放棄意識形態之爭,大規模政治鬥爭終於止息,鄧小平  的一句「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落實以改善人民生活為先的經濟建設方針,國家不再問「姓資還是姓社」,而是全力拼經濟、拼民生,人民得到休養生息,為日後經濟起飛打好根基。

(3)建立較透明的人事更替制度

中國至今都不是民主國家,在非民主國家中,領導層的人事更替往往出現重大問題,甚至引發權力鬥爭,引起社會震盪。中共建政早年,相關的震盪時有發生,國家領導人沒有具體任期,不少都是一直在任直至逝世,或是因權鬥而下台,遴選接班人也欠透明度。

近年相關情况漸見制度化,國家幹部均設有退休年齡,中央領導班子雖然名義上沒有執政年限,但近年建立的慣例是領導班子每五年一任,每十年大換班,準備接任者在第二個五年任期加入領導核心。雖然這個制度與民主國家的選舉制度仍有一段距離,但已遠較過去透明及制度化,在仍實行一黨專政的中國已是一大進步,並令中國實現和平權力轉移。

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就有目共睹,只是,國家同時亦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粗放式經濟發展,破壞環境。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但卻不顧製造業對環境的損害,實行「先污染,後治理」,令祖國山河受到嚴重污染,下一代勢要付出沉重代價。

二、社會道德信仰迷失,賺錢及經濟發展成為唯一社會目標,結果中國產品造假問題日趨嚴重,今年的毒奶粉事件更令「中國製造」的招牌變為劣貨假貨的代名詞。

三、貪污腐敗,貧富懸殊,社會不安。經濟起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貪官污吏,高級官員涉及天文數字金錢的貪污案而下台的消息,不絕於耳。社會民生及福利制度的落後,造成貧富不均,城鄉經濟差距嚴重,近年拆遷收地賠償不公而引發的群眾運動愈演愈烈,社會躁動不安。

四、政制停滯不前,人權不彰。經濟走向世界強國之列,但政制改革嚴重滯後,國民以民主方式選舉領導人,遙遙無期,多黨制更是觸碰不得的政治禁忌。八九民運至今已近20年,當年下台的趙紫陽已作古,但六四  平反未見曙光。人權問題未有明顯改善,天安門  母親的活動仍受打壓,維權人士不時受到干擾,異見人士動輒被監視,人身自由受到侵害。

新聞自由有效監督

有助除弊肅貪滅貧

五、言論、新聞自由寸進,與改革開放不相稱。改革開放30年,經濟實現了自由化,釋放了民間的經濟動力,但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仍然落後。近年國家雖然放寬了媒體的監控,更在奧運  期間放寬了對境外媒體的封鎖,國民可以自由瀏覽境外中文媒體網站,這本來是中國的一大進步,可惜部分網站在12月又再次被封鎖。

言論與新聞自由落後,是改革開放最大敗筆之一,上述種種社會問題,包括環境污染  、貪污腐敗、貧富不均、人權不彰等,若沒有了新聞自由,沒有了輿論監督,問題不會被揭露,單靠中共自我修正,不可能得到完善。若社會問題積累至臨界點,就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中國政府必須正視,盡快改善,決不可讓問題「硬着陸」。

3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也要進入另一個台階,但願在下一個30年,中國不單在物質文明的改進上取得成就,而是能真正實行可持續發展、重建社會道德、杜絕假貨,更能成功建立民主制度,尊重人權,並保障人民的言論及新聞自由,成為一個真正民主、自由、和諧的國家。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