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國際] 蘋論:伯南克彈盡 奧巴馬接力

曾經,美國汽車業是企業界的明珠,三大車廠是美國經濟的龍頭,推動美國經濟在五、六十年代大步向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總裁Charles Erwin Wilson 五十年代曾公開發出What's good for General Motors is good for the country (對GM 有利的事對美國也有利)的豪言壯語。他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說GM 跟美國經濟及政治利益息息相關卻沒有錯。從三、四十年代起GM 就是全美最大僱主之一,到五十年代更曾是蘇聯政府以外全球最大僱主;它也是協助美國軍方研發及改良武器的主要企業。
今天,GM 及其他兩大車廠不但不再是美國經濟的明珠,反而成了企業界的「乞丐」,要四出向不同方面借錢周轉,包括美國政府及國會。而Wilson 先生的豪言壯語則成為嘲諷的目標,不少國會議員或專欄作者把他的說話改成What's good for GM is not good for America (對GM 有利的事未必對美國有利)。
美國三大車廠從明珠變成「垃圾」當然有它本身的問題,當然跟公司本身的營運策略有關。但策略再不濟也不致於令幾家大車廠走上絕路。迫使車廠高層到國會行乞的是前所未見的金融海嘯及由它所引發的信貸緊絀與需求急降。根據銷售數字,今年美國新車銷量大跌一成五,三大車廠所受的衝擊最大;特別在金融海嘯後資金緊絀,車廠及相關的財務機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以超低息或零息優惠催谷銷量。再加上美國消費者開始明顯削減開支,不再輕易換新車;汽車的銷量在未來一、兩季甚至未來一年都只會繼續下跌,三大車廠可說連清貨套現的餘地都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掌舵人怎能不到華盛頓尋求幫助呢?
究竟美國政府及國會會否改變初衷動用救市基金拯救三大車廠目前仍在角力中,也許要等待候任總統奧巴馬上任以後才會較明朗化。問題是三大車廠的困境並不是它們獨有的,而是絕大部份美國公司、企業都要面對的情況。也就是說,美國各行各業都要在資金緊絀,需求疲弱的情況下掙扎求存。若果三大車廠或其他大型企業真的因敵不過金融海嘯 擊而倒閉,再連鎖引發大批中小型代理商、供應商、財務機構。結果,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將會進一步受打擊,經營的環境將會更困難,並可能演變成業績及信心不斷萎縮的惡性循環;甚至步日本後塵,走入十年通縮的陷阱。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及其他理事當然明白通縮的禍害,他們在上次會議中已表明將進一步減息刺激經濟。然而美國利率已處於一厘的超低水平,聯儲局手上的子彈已極為有限,即使把利率減至零也未必足以阻止經濟的跌勢。剩下來的工具只有財政政策,只有靠政府大灑金錢。事實上不少經濟學者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及新財長熱門人選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 )近期都在鼓吹政府要打破常規,不顧財赤大力刺激經濟。克魯明甚至認為,「細眉細眼」、步步為營的刺激經濟方案只會白花金錢;新政府該做的是拿出足以讓市場眼前一亮的大型救市方案。
從美國經濟現況來看,從穩住全球經濟來看,奧巴馬政府的確有必要像這些學者建議那樣落重藥救經濟,甚至包括出手挽救三大車廠。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距離政權交接還有六十天,美國經濟在這段時間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令挽救經濟的工作更困難、更花錢!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