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天在立法會內務會議上說,他早前提及金融風暴即將吹襲香港,現在風暴已越來越近,他預計香港經濟在明年出現衰退風險越來越高,各個監管機構必須提高警覺應付挑戰。
財爺向市民提出對經濟衰退的預警,當然是應有之義,但我們更需要看到政府有甚麼具體措施,去幫助市民作出應變,以度難關。因此,對明天曾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市民也會有所期待。
首先,是如何解決雷曼迷你債券問題。筆者認為,政府提出由銀行公會找財務顧問估值後,對債券苦主作出回購,應是可以接受的做法。迷債投資者當然希望取回100%本金,或保留日後追溯的權利,但正如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所說,這樣一來銀行就未必願意講和了。銀行公會主席和廣北雖說業界對回購反應正面,但也有銀行拒絕回購建議。因此,講和,銀行和債券苦主各輸一些,是較現實的方案。
銀行有可能涉及不良的推銷手法,但關鍵是無人料到雷曼會破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表示,當初美國政府決定不出手拯救雷曼,是個錯誤的決定。誰能料到美國政府有救這一家不救那一家的決定呢?
其次,雷曼事件牽涉人們對金融業的信心。作為金融中心的香港,市民以至外來投資者對金融業的信心至關重要。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無可避免會禍及香港,政府應採取具體措施以加強市民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其中之一應是提高存款保障額。現在全球已有十二個國家或地區對存戶提供100%保障,美國的存款保障調至25萬美元,歐洲國家多調高至5至10萬歐元,相比之下,香港10萬元的存款保障額太低。儘管香港財金官員一再強調香港的銀行體系健全,但健全如東亞也受到存戶信心的衝擊。而且,既然健全,政府的保障也就不會有風險,除非政府也對「健全」缺乏信心。因此,大幅提高存款保障應是應付金融海嘯來襲的具體措施。
其三,毋須曾俊華提示,香港經濟實際上已出現衰退的苗頭。股市、金融業不振,樓市陷入回歸以來「最衰」,全球經濟不景影響香港旅遊業,大陸居民來港自由行也會減少而消費力更趨下。在金融、地產、旅遊三大行業衰退之下,中小商戶與企業的經營必越益困難。銀行收縮信貸,將導致大量中小企業與商戶倒閉。對這樣的前景,政府不能僅僅叫市民「提高警覺」,而應該採取措施幫助中小企度過難關。自由黨建議政府對「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下「營運資金貸款的承擔額」,由100萬元加至200萬元,擔保期由兩年增至四年,中小企發展支援基金的資助金額則增至400萬元,是政府應考慮的方案。
至於對增加生果金和訂立最低工資的要求,在經濟不景、失業率將上升的前景下,政府確應更認真地從經濟全局去考慮。社會福利應照顧最需要的族群,生果金可以增加但應實施資產審查機制。最低工資立法若擴及所有工種,及最低工資水平定得太高,只會加速企業收縮業務,裁員甚至結業,導致失業率上升。
回歸以來,每一次特首的施政報告,都高唱香港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但現在「背靠」的已「靠不住」了,「面向」的也讓人「面青」。中國大陸的高稅收,實施勞動合同法與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使在內地辦企業日益困難,近月以來,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企業倒閉風潮,毒奶粉事件大大增加了外商投資內地辦合營企業的風險,中國出口也面臨萎縮,「背靠」的高調真是唱不下去了。「面向」的世界經濟也步入不景。在這種情勢下,市民期望政府拿出具體措施,並有合乎實際的較長期的規劃。浪擲金錢以發展西九,為擴展自己馬房而增加冗員,以及豪擲百億以捐助四川,是否應在施政報告中作誠實的檢討呢?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